某一天,7岁的男孩凡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书报亭里有一本自己心仪已久的书,但是他身上没有带那么多钱,犹豫再三之后,他最终大着胆子趁老板不注意时把书藏进了怀里,谁知刚转身就被发现了。老板打电话通知了凡凡的爸爸。很快,凡凡爸就赶到了书报亭。
凡凡低着头,心里非常忐忑,他默默地等待着爸爸的责骂。但是,凡凡爸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之后,并没有责骂孩子,他只是淡淡地开口说,“我想,这肯定是个误会。我很了解我的儿子,他一直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我相信他一定是非常喜欢这本书,同时又没有带够钱,所以才这样的。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我出三倍的钱买下这本书,这事就算结束了。”
说着,凡凡爸就掏出了钱包。凡凡惊呆了,他没想到爸爸竟然没有责骂他。他看着爸爸,爸爸也看着他,眼里没有责备,有的只是爱怜。
路上,凡凡爸停下了脚步,他蹲下来,看着东东的眼睛说,“孩子,人这一辈子难免都会犯错误,但是没关系,我们知错就改。对于今天的这件事,你就忘了吧,别让它在你的心里留下阴影。好好学习和生活,只要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你就依然是让爸妈骄傲的好孩子。”说完,爸爸郑重地把凡凡喜欢的那本书放到他手里。凡凡脸上满含羞愧和感动,他控制不住地放声大哭,爸爸慈爱地把孩子搂进了怀里。
如果我们父母平时发现孩子偷拿东西,会怎么处理呢?会大声训斥孩子是“小偷”,然后把孩子狠打一顿吗?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有偷钱的习惯,但是为什么打骂教育孩子之后,毫无效果,孩子反而越偷越多了?其实,这正是父母错误的处理方式造成的。
事实上,很多孩子幼年时期都有过偷窃的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孩子不知道这是“偷”,也不知道这是错误的行为。但如果父母在孩子出现偷窃行为时就打骂惩罚孩子,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无疑是给了孩子一种阴暗的心理暗示,他们因为父母的责罚而愤怒,自尊心受伤,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起的信任感也瞬间崩溃,更可能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说我是小偷,那我就继续偷给你看!”
事实上,并不是孩子天生不信任大人,而是当孩子将一颗纯洁的心托付给父母和老师时,换来的总是伤痕累累。孩子们在父母的开玩笑、捉弄、责骂、教训、不尊重、不相信中一点一滴地失去了对大人的信任,慢慢的,孩子也向大人封闭了自己的真心,甚至穿起了盔甲对抗大人。当父母在哪天发现孩子没跟父母分享任何的人和事时,我们在孩子的内心里已经被悄悄“清理”了。
爸爸妈妈们,请尝试从小选择信任、保护孩子,遇到事情请和孩子站在一起,让孩子有安全感,对父母能够完全信任。有了信任,孩子才能像朋友一样对你倾诉;有了信任,孩子才会在第一时间,毫无畏惧地向你求助;有了尊重,孩子才会把你的信任与期待记在心上,并且化为动力,努力变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