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仙伦《题张仲隆快目楼壁》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原文】:
题张仲隆快目楼壁
(南宋)刘仙伦
天上张公百尺楼,眼高四海气横秋。
只愁笑语惊阊阖①,不管栏杆犯斗牛。
远水拍天迷钓艇,西风万里入貂裘。
面前不着②淮山③碍,望到中原天尽头。
【注释】:
①阊阖:天门,天宫。②不着:不受。③淮山,淮河南岸的山,宋金以淮河为界。
斗牛,天上星斗中的斗宿和牛宿。
【翻译】:张公登上似是通天的高楼,眼睛望的高,看向四海处感觉气势恢宏。只是怕笑声惊扰了天宫,楼的栏杆直冲霄汉。只见水天相连,惊涛拍天,一叶钓艇,若隐若现,但觉秋风万里,直透貂裘,侵入肌骨。前面不用受到淮南小山的视觉阻碍,一眼望到了中原得天尽头。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佳作。
诗的前两联化用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和黄庭坚“老来忠义气横秋”,极写快目楼之高令人为之惊叹,为后面登楼兴叹蓄势。颈联从视觉和触觉两个方面进一步写快目楼之高峻,只见水天相连,惊涛拍天,一叶钓艇,若隐若现,以远景衬托楼高;但觉秋风万里,直透貂裘,侵入肌骨,以飓风衬托楼高,到此势已蓄足。尾联陡转,诗人既已登上“犯斗牛”的快目楼,且“眼高四海”,“欲穷千里目”,那区区之淮南小山是不可能“遮望眼”的。天尽头都看得到,更何况是中原地区。“中原北望气如山”,其中的万千感慨,尽在一“望”之中。陆游是这样,辛弃疾是这样,陈亮是这样,刘过是这样,刘仙伦也是这样,行文到此,嘎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