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前来咨询。说自己人际交往有障碍,于是问,什么样的障碍呢?答和人在一起紧张,于是又问,怎样的紧张呢?答,就是感到自己有人际交往的问题。。。。。。于是又问,和同学相处关系是怎样的?有朋友吗?答,其实还不错了。。。。。如此一来二回,我希望得到她对于问题的具体描述,得到她对于自己心情的描述,可是听到的确实朦胧概括的词眼,和“都差不多”的描述。于是,心想,都挺好,都差不多,那为什么来咨询室呢?
和这样的来访者工作,实在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他们是来求助的,却又说不出任何问题?给我的感觉是,她挺好,不错,那又为何而来?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即使内心痛的不行,别人仍然看不出来,仍然觉得她过的不错,这实在也是一种能力。
无法表达,和对自己情感的压抑,对自己的伪装,应该是她从小形成的一种生存策略。
我猜,对于这样的人,其童年应该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从来不给人添麻烦,懂事就是她的生存策略。就像童年的她正在玩一个有趣的玩具,妈妈叫她做事。作为一个懂事的孩子,为了使父母更加爱自己,或者也是因为自己很依赖父母,这个孩子可能会舍弃自己心爱的玩具,跑去帮妈妈。长此以往,听话懂事变成了这个孩子的信念,她无法拒绝别人,无法表达真实想法,因为在她的世界中,拒绝可能代表着将要带来巨大的灾难。随着她长大,她把这种策略带到了外部世界,和同事朋友交往,也固执的使用这种策略,当然可能避免了很多冲突,但也带来了对自己的委屈。
听话,懂事,无法表达感受,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实在也给他带来了太多好处。但现在也让她觉得无法拒绝的委屈。现在,她想抛弃这个从小依赖的生存策略,可以吗?我想很难,那可能意味着要放弃一个她赖以生存的价值观,去形成另一种生存价值观。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便利贴女孩,不想做便利贴,可是,在学会另一种生存策略之前,无法舍弃这个伴随她许久的生存策略。虽然这个策略有缺点,但也是朋友,帮她生活这么久,并且帮她过的不错。因此,接纳这个朋友,试着喜欢它而不是厌恶和想抛弃它,也许,我们可以更加喜欢自己。
这也是所谓悦纳,是解决一切心理问题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