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生于1943年,是遗腹子,从来没见过自己的爸爸(我姥爷),姥爷因为抽大烟早早去世,姥姥一辈子生的孩子最后只剩下六个,大姨是老大,妈妈是最小的,中间四个男孩,姥姥年轻时由于生活条件差,吃不饱,饿得得了哮喘,带着棍子去要饭,养活一家人,实在困难,姥姥想把妈妈送人,对方都过来抱孩子了,但二舅死活不同意,跟对方说:“有我吃的就有妹妹吃的。”坚决不让人带走妈妈,最后妈妈留了下来,对此,妈妈对二舅充满了感激,我们长大后,很多次,她都说,我从小没爸,我就把你二舅当爸看。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是爸爸和二舅一家往来最密切。
爸爸生于1938年,后来为了找工作,改为1939年,现在身份证上就是1939年。爸爸家生活条件比较妈妈好一些,爷爷在东北当账房先生,就是给人家买卖人记账的,家里有几亩地,听说还雇过长工,不过长工是村里人,两家处得也不错。奶奶也是生了八九个孩子,活下来6个,也是4男2女,爸爸排行老四,上边一个姐姐,两个哥哥,下面一个弟弟(是盲人,一生未婚),一个妹妹。
1963年妈妈跟爸爸结婚,妈妈说这女婿是姥姥看上的,爸爸模样长得挺好,相貌英俊就是寡言少语,妈妈说婚前有一次去集市上赶集,两人走了一路,爸妈一句话都没说,但姥姥同意了,妈妈也很听话,也同意了,结婚后,因为爸爸长年在外地上班,两地分居,妈妈也一直住在姥姥家(当时在姥姥家附近的小学教书),跟二舅一家生活在一起,彼此互相照顾,感情深厚,二舅妈虽然身体不好,但对妈妈和我们也非常好(那时妹妹还没出生)。
到我三岁时,因为各种原因,妈妈搬到奶奶家这边来住,奶奶家富裕一些,但妈妈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变好,奶奶是旧时的小脚老太太,偏心小气,对两个姑姑好,把儿媳妇当外人,爸爸妈妈白手起家,听妈妈讲,从姥姥家搬过来,奶奶只给了一口小水缸,还是妈妈据理力争争取的,碗、筷子等都是爸爸临时去集市上买的。到奶奶家,我们住在奶奶家后院一间小厢房里,屋里除了炕和被褥,还有一个长长的板柜,那是大伯带一家人去东北谋生,这个带不走,先放那的,奶奶说先借给妈妈用的,板柜和炕之间,只荣得下一个人通过,我们在那间小厢房里一直住了10多年,到我上初二,爸爸妈妈跟大队申请批了宅基地,重新盖了三间大正房,才从那个小屋搬出来。
盖房的时候,因为买木头,手头没钱,妈妈跟爷爷去借,爷爷口头答应了,但回家一商量,可能奶奶不同意,第二天,爷爷从同村的另外一家人那里借回来一个200块钱的存折,妈妈很生气,说爷爷奶奶家里不缺钱(从我爸妈结婚开始,爸和他两个哥哥每人每月10块钱,在60、70年代 也算是比较多的了)。拿200块钱对他们来讲也不算个难事,爸爸心里也非常不高兴,但因为是自己的父母,他保持沉默,妈妈跟爸爸也生出很多怨恨。爸爸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回来也是把东西往奶奶那边一放,对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不会关心,有东西先紧着奶奶和他那边的亲戚,对妈妈这边亲戚冷冷淡淡,对姥姥更是象没有这个人一样,更不提关心什么的了,就这样,奶奶还是对爸爸不满,几个孩子当中,最不待见的就是爸爸,爸爸到老了也跟我们感慨:“有什么东西都紧着自己的父母,怎么就不能得到他们的一个肯定呢?凭良心说自己付出的比那几个孩子都多,但最后却好象我是后儿子一样,其他兄妹都是亲生的”。
爸爸妈妈两个人白手起家, 妈妈在奶奶家一直地位低微,奶奶对妈妈各种不满。爸爸虽然不说话,但用他的行动证明,他的父母是至高无上的。妈妈说自己天天奔波忙碌于学校和家里,有几年,是文化大革命吧,早上五点起床把饭做上,走着去学校上早校,1个小时后早校结束回家吃饭,吃完饭,再去学校上课,中午回家做家做饭,伺候孩子,吃完中午饭再去学校,晚上6点回家,有时学校开会,还要晚一些时间回家,当时那个氛围,妈妈也不能请假。生活苦累,但妈妈凭着坚强的意志,一生操劳,不知疲倦,把我们三个带大。
我记得国家把土地包产到户后,当时因为我们是农村户口,妈妈是民办教师,也属农村户口,按人分地,除了春秋两季农忙时,爸爸能回来几天,其他时间都是妈妈一个扛着。有时实在忙不过来,就趁周末或中午休息时间带我们去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时中午吃完饭,顶着夏天的大太阳,妈妈带着我们兄妹三人去地里干活,我和妹妹不好好干,妈妈就带着哥哥干,很多农活都是二舅一家帮着干的。等到1990年,我和妹妹同一年考上学(我考大学,妹妹考中专),当时学费不够,学费也是找舅舅们凑的。
妈妈一生辛苦操劳,忍辱负重,把我们三个辛辛苦苦拉扯大,53岁,因为给我哥看孩子,提前2年退休,后来又来北京给我看孩子,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在她心里,只要子女们好,她就高兴,在她心里根本没有自己的需求,现在老了,也是一切以爸爸为中心,照顾别人习惯了,我们对她好一点,她刚开始有点接受不了,不好意思。在北京帮我看孩子时,我晚上帮她按摩,按一会儿就让我歇会,怕我累着。洗衣服、做饭什么的,妈妈都是说,我来吧,这点事不用你们。为此,我也生妈妈的气,还跟老师咨询过,后来通过学习明白了,妈妈有妈妈的生长经历和生活环境,我要尊重她,理解她,接纳她,而不是让她按我的意愿生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