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
《苏东坡传》十八
“腹有诗书气自华”。各位同学早上好,新一天的每日一读将从这一刻开始。今天,我们的阅读任务是林语堂《苏东坡传》的第十八章。请大家翻开书本跟随我的朗读开始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1.送苏东坡起程的都有哪些人?
2.王安石的幻象是什么样的?
札记分享1:曾家乐
苏东坡准备搬家,送他启程的人有一大群:其中有士绅、穷人等。有十九人将苏东坡送上船;在道路两旁为苏东坡践行的还有他的朋友、农人,也有被他搭救的孩子的母亲;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三个朋友,他们,一直陪同苏东坡到九江,一个是老朋友陈慥、另一个是和尚参廖,第三个则是道士乔仝。从为苏东坡践行的人可以看出苏东坡人际交往广,朋友多,人缘好,但这一切一切都是他凭借着自己那一颗热情、友好的心得到的。王安石开始看见幻想的时候已是一个疲惫颓唐的老人。一次,看见自己那活时无所不为、可早已死去的独生子在阴间戴着铁链手铐受罪。而这幻想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噩梦,像一个死神随时都可以夺走他的生命,一直困扰着他,令他着实害怕起来,也加速了他的死亡。
点评1:潘文静
曾家乐同学的分享有些不符合老师的要求,老师已经说过不能只回答两个问题,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些自己的感受,但曾家乐同学只回答了两个问题,不仅如此他也只是复述了出来,没有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这样札记就没那么像分享一样,反而有些复述章节中的故事罢了。就比如第一个问题,我认为从送行苏东坡的人中可以看出送行的人各式各样,体现了苏东坡为人宽厚。这也是我自己的想法,分享出来,也就是与人同享。再谈谈,第二个问题,从王安石看见幻象这段描写中,可看出林语堂的主观,也就是为了嘲讽王安石,这也就传达了每个作者都会有自己的主观,但这主观所表达出来的不一定是事实,这也告诉我们看文章不能一味的随着作者而去评价他人,我们要保持头脑清晰,不轻易评价他人的好坏,毕竟世上没有真正的好人,也没有真正的坏人。对此,我们也要带着自己的思想去写札记,不要只围绕着两个问题去写札记,要通过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思想去分享给大家,观点错误不要紧,至少是认真写的,是有过自己的思想的,能够把自己的这份思想分享出来,也就是一份勇气啦!所以,曾家乐同学,希望你能更加用心地写好札记。
札记分享2:吴陈杰
有士绅、有穷人,有各色的人等,还有他那3个朋友。其中有十九人一直送他到船上。而周围都是他的朋友、农人、感激于他的孩子被他所搭救的穷父母,还有陌生人。有是种种原因,苏东坡又得改调他处。“归去来兮,吾归何处”苏东坡来来往往,四处奔波已不知归处,浪迹天涯。这是皇帝的一份心意,调至汝州,生活亦较为舒适。可调往此处,他又要弃下数年的辛勤,一切又要重新做起。他亦然决定遵奉圣命,调至汝州。他起程了,七月,他经南京。他去看王安石。也是不久,王安石开始看见了幻象:他的独生子正在阴间受罪,戴着手铐。他惴惴不安,着实害怕起来。这种种也是他晚年凄苦抑郁的诱因吧。
点评2:王友楠
陈杰同学你好,你对两个问题的回答并不够完整。首先,在第一个问题里虽是只提到有哪些人为苏东坡送行,但你依然要思考一下这些人为什么要为他送行,从中可体现出苏东坡的什么,这其实都需要你的回答反馈。在第二个问题里,问道王安石的幻境是什么样的就需要你准确地回答出来,而不是一笔而过,而且我个人认为,这第二个问题才是重点,你反而略写,有些不当。其次,虽说这王安石的幻境其实是虚假的,更是不可考证的,但却实际的写出了王安石对人民和国家的危害之大,不只是因为他的儿子而忏悔,也是为他曾经犯的错而感到忏悔。而作者林语堂先生将这件不可考证的事件写在这本书里更多的是一种讽刺的寓意和自身的感情色彩。其实王安石这个人物的行为和性格并不讨人喜欢,而他一辈子所推崇的新法更是将人民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哪怕他也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但他的手段之卑劣和所做的事之无益,得到这样的评价也是不足为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