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我是谁
乙:你是甲啊
甲:不对。诚如你对我的认识只停留在你心里的像,我己也是借助外物的反馈认识自己。
乙:有点绕口,能说明白些吗
甲:我看不见自己脸上有黑,需要别人告诉我或者自己照镜子。同样我要认识自己,也需要借外物反馈,当我想我是谁时,我能感觉到自己在想,所以想的内容也不是真实的我。
但通过外物反馈的“我”都不是真实的我,如同镜子里的脸仅是我脸的像。当我站在镜子前面审视自己时,认为镜子里的那人就是“我”,其实那人是蒙蔽我的假像。
乙:如此说来,你我皆是幻像,那个真实的“我”到底在哪里?
甲:不可知,不可想,但能感觉到。诚如一个人不能看到自己脸上的黑,也是无法认识自己的。
但是通过观察别人(同类)有利于认识自己。
当你在镜子前面审视自己的时候,那个能看到自己身影的“能”又是谁呢?
乙:是的,我就是那个“能”,或者更确切地说,产生那个“能”的东西。但那个“东西”能被发现,不能被认识。就像一个人永远不能看到自己真实的脸。
甲: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把自己的“像”误认为自己,导致认知与结果不一致,这就是痛苦的根源。
如果“我”真是身体的主人,就能完全控制它的形体,在感觉疼痛的时候能自己控制疼痛的“阀门”,事实上没人能做到,从侧面论证了我们意识中的我不是真我。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认识,怎能不犯错误,犯错有会有痛苦的事发生。
注:当我思考时,能知道自己在思考,思考本身不是我。同样,回忆时,知道自己在回忆,回忆本身也不是我。同理,记忆也不是“我”,对我来说是“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