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去参加了96岁的玛丽亚和81岁贝曼的工作坊,翻译是林沈明莹博士70岁,大家说这是一场70,80与90后带来的心灵之旅。
首先令人震撼的就是三位大师在如此年龄,依然思维敏捷,幽默风趣,风度翩翩,我不由想70岁的我会做些什么?我想像他们这样活得优雅和有价值。
其次,成长是个永远的功课。千万别以为自己学习了点东西,就应该变成崭新的自我,不应该再有求生存模式,不应该再有愤怒,不应该再有失控。玛丽亚老师在去年摔断了腿,她迷茫混乱了几个月才走出来。案主学习萨提亚十年,看见了自己厚而高的墙,知道自己压抑了愤怒,知道自己并没有真正得信任和爱自己,既使在两位大师的帮助下,真正走出来还需要慢慢来。
再者看见自己真得是不容易。我们为了讨好,为了躲避受到伤害,为了获得爱,用聪明、能干、乖巧、勇敢……武装了自己,让自己光鲜地站在别人面前,而遗忘了背后或躲在角落里的恐惧、害怕,我们不能平等友善的对待自己所拥有的资源。
个案的过程很艰难,玛丽亚老师用“你想要的是什么”来开场,整个过程,用提问的方式让案主—步步明确自己具体的期待,人只有真正明白了自己的目标,才可能真正走向成长的道路。对别人的帮助,不是直接给建议,引导对方自己找到方向和方法。
成长的道路,需要经历觉察、接纳和分享。没有一戳而就,追寻着这个流程,慢慢走。
除了上课本身,从报名、交通、用餐、上课的座位,每个细节都体现着人与人的独特性。去年报名后来我放弃了,今年又发起报名通知时,我第二次报了名并直接交了费用。我看见自己内心的纠结,后来公司家庭日安排在同—个周末,这加重了我的纠结,曾考虑是否退出。想到两次的纠结,我觉得自己必须要去,决定后一切也就顺畅了。开课前一周,大伙还没决定怎么去上海也不见商量,不爱揽事但在出门时喜欢群居的我开始安排大伙的行程,期间我体会到焦虑、担心、指责、安心、满足。行程的安排是为了自己,满足我有备而行和群居的需求,并不是为了别人。大师的课提前—小时就有近两百人排队等待,我的目标是九点上课,8点半悠哉悠哉从旅馆出门。用餐时,有人留下点菜,有人坐在位子上等,我看到点菜的人不多就留下来点菜。这次行程我发现我们是如此的不同,而且开始好奇为什么。
每—个当下的决定都是当下所能做的最好的决定,细细觉察,会发现更丰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