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摆渡人》有感
上周,我逛了下当当网,想为自己的阅读增添几份新的书单。无意中看到《摆渡人》还位居前茅,想起了我的好朋友推荐给我看,我顺势买了下来。这周读完后,感觉让我失望透顶。
故事的内容感觉如同电视剧一般老套:迪伦的父母离异,她随着母亲生活。她很讨厌学校里面的一些人,并把他们称之为傻瓜。她很想见她的父亲,于是有一天,迪伦背着母亲偷偷的去看她的父亲。她连课都没上完就独自去往了火车站,很遗憾,火车出了车祸,迪伦醒来之后只有她一个人,她跑出了隧道,看见了远端有一个男孩坐在石板上,她欣喜若狂,可男孩并不愿意理迪伦,因为男孩是一位摆渡人,这是他的工作,他见惯了这些事。
男孩名叫崔斯坦,他负责带着迪伦的灵魂处处躲避恶魔的追捕,休身在一个又一个安全屋。到达了第二个安全屋后,崔斯坦告诉了迪伦一切,让她知道她肉体已经死了,你现在跟随着我的是你的灵魂,而我是你的摆渡人,我的任务是把你送到一个没有魔鬼可以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去。
就这样,崔斯坦护送着迪伦的灵魂,可两人却在逃亡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依靠,互生了情愫。直到迪伦到达了那个灵魂归属地,崔斯坦与迪伦不得不分别,可她还是忘不了崔斯坦,经过一番努力,她又回到了荒原内,找寻到崔斯坦,最后两人一起回到了现实人间的故事。
故事听起来还是有一些跌宕起伏的韵味,讲述了两个人美好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一下我这条单身狗。可对于我来说,在写作手法或者文笔上来看,这篇小说充其量也就是个暖心系初中生小说,冲上了当当网前三的位置,让我真不禁感叹现在的媒体宣传真是不分青红皂白,普通一本小说竟说畅销好几十个国家地区,真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作者是英国的实力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作者的实力不容小觑,可单就这篇小说来说,作者的这篇写作像是做了一场爱情的梦。死后,灵魂还在另一个世界当中长存,不仅如此,灵魂也是可以自由恋爱的,无论对方是谁?哪怕他是你的摆渡人。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一直幻想着死后能升天,并且能够与心爱的人在另一个地方长相厮守,故事的写作背景就发生在这样的一个地方。灵魂的心境就如同一座荒原,另一个世界的环境随着你的心理变化而变化。
我佩服作者的想象力,可最后的结局几乎所有看过此书的人都会吐槽两句,故事的结尾好像就是为了歌颂爱情而歌颂爱情,把现实主义与想象主义完全没有对接,只陈述了一下故事发生的状态与原因。这样的结尾让人看后没有一点新奇之意,如同国产电影剧情一样,看到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局,剧情的发展过程再不吸引人的注意,怎么能称之为一部优秀的电影?
可是归根结底,这部小说还是及格之作,亮点在于关于爱情部分的白描手法。明喻、暗喻、伏笔、铺垫环环相扣,章章契合,把两人的分离、缠绵却不敢表白于对方的胆怯、担心、不安一气呵成的表达出来,不拖泥带水,这让我这条单身狗看后也有些许的感动,更对爱情有了更美好的憧憬。(看岛上书店时也有憧憬,可被现实打败了)
这部小说更加吸引人心的一点在于,崔斯坦本是迪伦的摆渡人,可到最后反被摆渡,主因在于爱情二字。灵魂可以为你摆渡,爱情更会战胜一切,包括那不现实的穿越之旅。
我爱你,你爱我,如同风中飘散的落叶,到最后还是得落地生根。这感情好像彰显着“爱情价更高”的理念。虽然感情线过于牵强,但想想治愈一些小初中生的情感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可对于我来说,爱情的描写不如那隐喻的描写来得更让人心生向往。荒原,心象,安全屋,魔鬼,这一个个的事物被具体生动的刻画成了现实当中一个又一个的人物,我们希望找寻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安全屋,永远没有魔鬼的侵扰。而对于工作中的我们来说,我们又如同一个个魔鬼,为了我们自己的一些需要可以不择手段,撕碎那一层层道德底线,把内心的心象全部改变,心脏就成了一座荒原。
总体来说,这部小说还是缺少一种让人手不释卷的韵味,只能说及格之作,但在中国的宣传上让我吐血难忍。现在的中国人每个人都想发家致富,直接把钱砸到自己的脑袋上,砸死了都是开心的。他们失败了会找一大堆曾经失败的名人为自己开脱,于是鸡汤文应运而生,让中国的青年们喝了一碗又一碗。《摆渡人》这碗鸡汤我送给你们,干与不干,它都在那里,贩卖着爱情。
当然,所有的故事与书都是那么一回事,你怎么看待“那么一回事”,自己会不会做“那么一会事”,我就不得而知了。
你能做别人的“摆渡人”吗?我觉得我还不可以。
文/艾斯口天
转载请联系新浪微博@Steve--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