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日子,是残月酒清,晨起有雾,木中藏花,世间的一切皆是诗。农夫的日子,是风过茅屋,瓜熟菜绿,汤中有鱼,眼前的景色浸到平实里。
过去的岁月,日子,是祖奶奶坐在墙根下,阳光淌在她的丝丝银发里,眼神里藏着的故事,望穿了青砖绿瓦,苦喜人情。日子,也是煤油灯下,妇人手中的针线,一针一针,如摇摆不定的钟摆,时间在这样的律动下一寸寸的过去。在这样迂缓,静默的日子里,缝补出冬日里的温暖,厚实的棉毛一针一线、扎扎实实。
青春的时光,日子,是少女飞扬的裙摆,也是白衬衫上的一道水笔印儿。是一封封稚嫩又信誓旦旦的书信,也是胆怯又遗憾的心事。日子,也是在树冠繁茂的老树下呐凉的暮年老人,片片叶子摇摇坠坠的落下来,落在了老人荒芜的头顶,也落在骑单车少年的肩膀。
现在的日子,是“立秋”后的天高云淡,风清月明。 “立秋”过后,雨水增多。晴朗的天忽然半明半暗,雨就来了。一颗颗豆大的雨点,落在地上,摔的粉碎。雨声四起,却如吉他,一滴滴有重有轻,婉转缓急,使人淋湿了衣裳也生不起气来。紧接着珍珠般的雨点便被穿成片片珠帘。清新的空气从窗缝儿里挤进去,混合着茉莉花的香。人经过了夏日的燥热,偶遇这样的清凉,不免会觉得这世间的一切烦恼,都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不是人人都有“夏日之夜,有如苦竹,竹细节密,顷刻之间,随即天明。”的淡然心态。
将日子落实,便是真切、平实的生活。平常人乐于沾染些烟火气,这让他们时刻觉得自己的脚扎扎实实的踩在这片土地。古龙有言:“如果一个人走投无路,就放他去菜市场,他会重新引发对生活的热爱。” 清晨或傍晚的菜市场,最是热闹,一条狭窄的胡同,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小贩的叫卖声与市民的砍价声交织在一起,流淌在巷子的每一个角落。
一日,悠然穿过菜市场的小巷。街道两边的老树,都卯足了劲儿将枝繁叶茂的枝杈伸展到道路中央,给商贩们呐一片凉。傍晚的斜阳,穿过成片叶子的阻挡,映在了人们的脸颊上。有如灰白的画面,着了艳丽的颜色。人人像包裹了轻盈的肥皂泡儿。这人情社会的缩影,因加了些调皮的颜色,而显得越发可爱起来。
这样人烟浓的日子,除了菜市场,也体现在夜晚的广场。白日里枯燥工作的人,在这里找到一丝慰藉。老人们,也在这里找回精神的寄托。夜晚的广场,灯火通明,有人饭后散步,有人热衷舞蹈,有人闲唠家常,而孩子们只管胡乱的跑。除却广场舞,还有北方着装鲜亮,敲锣打鼓的秧歌儿。秧歌儿这种艺术形式,虽不如京戏内容丰富,却也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鼓点儿一旦响起来,闲坐一旁的人也不由得想跟着舞起来。
提起京戏,这是我认为古典艺术里,最能体现“日子”中世态人情的艺术形式,也体现了中国人爱热闹的天性。京剧的热闹,不仅体现在打击乐,也体现在精致且各有特点的妆容和丰富的服饰。这其中的门道儿就太纷繁复杂,耐人寻味了。不管是京剧还是秧歌儿都有将“日子”浓缩到舞台,且夸大形式,更直观表现的特点。
张爱玲有言,“这都是中国,纷纭,刺眼,神秘,滑稽。多数的年轻人爱中国,而不知道他们所爱的究竟是一些什么东西。”各个城市都充斥着当地的民俗风情,炊火人烟。将人生中的复杂,浓缩成日子,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到些闪亮的瞬间,以此星星之火来燎生命之原,才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