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甘肃地震了。地震发生那会,我还在兰州培训,当时在宾馆,已经睡下了,感觉床在左右摇晃,同室的老师说是不是地震了,我说可能是吧。我们披着衣服站到走廊,走廊里已经有很多人。大家寒暄了几句都回宿舍了。一会,微信群里有消息报道这次地震。微信里的外地好友纷纷发信息问候,我很感动,说我平安没啥事。
第二天早上,在餐厅吃早餐时看见电视直播国家的各方救援力量都在现场救援的新闻。我感觉国家真是好,第一时间的救援速度和救援力度真的很好,虽然是寒冷的冬天,有强大的国家救援,伤亡不会大的。
第二天,各种媒体都对救援现场进行报道,其中有在地震中倒塌的土坯房的画面。于是有人就开始说,“甘肃怎么那么穷“,“精准扶贫“的项目资金都花到哪里去了?说话的这些人语气酸酸的,有些映射。作为甘肃人,我想说,你没来过甘肃,请不要讲这样的话。
我小时候就在农村长大,我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我们这里穷,穷的表现形式就是没钱,没钱的表现形式就是住在土坯房里。我家农村的房子现在也还是土坯房的存在,但是我家一点都不懒。我爸爸今年七十多岁了,说起这些还是感谢国家,感谢社会。如果你坐着火车从西安到新疆,沿途就是没完没了的高山,隧道,戈壁,沙漠。在高山的峡谷间,戈壁或沙漠之中,有零星的点点滴滴的成片的耕地,这些耕地组成了一个个绿洲。古代的商队就是一个绿洲一个绿洲的走下去,串起来,开创了“丝绸之路”的壮举。现在这些点点滴滴的绿洲就是一座座小县城,小县城的周边就是农村。这里没有多少资源,发展经济也没有优越的地理条件。上次在深圳参加一个培训,食堂吃自助餐,一起吃饭的一位老师说是盛多了要倒掉。我说拨我餐盒,我吃了就行了。后来她问我,你们甘肃是不是很穷,平时饭都吃不饱,我说不是的,我种过地,不忍心看你把饭倒掉。
从我记事起,我爸爸他们就没有停止过致富的努力。我们家养过羊,养过牛,养过猪,我们家种过苹果园,种过桃园,我们家种过棉花,种过洋葱,我爸爸做梦都在发财,等我上初中了,我家还是那样。我爸的奋斗经历在我们这里不是个案,很多家都是这样勤劳的。我在上学的节假日空闲,也是帮我爸爸妈妈下地干活。考上教师之前,我也还在种地。也就大概是从2000年左右吧,有一些专家看上了我们这里独特的光照、水分、通风条件,开始搞种子生产,一开始种玉米,杂交制种,取得了成功。后来开始广泛的种植,只要大家餐桌上看见过得蔬菜,我们种植过种子。大家喜欢的草莓,这里也有制种。我们这里后来成了全国的种子生产基地,有人开玩笑的说,如果我们这里的种子不出口,全部种在国内,全国的农民可以种四年,我觉得应该是可以的。也就是从那时起,家里有了余钱,爸爸供我和哥哥上完了大学。
说起精准扶贫,我们真的是受益者,通达我们这里各个居民点的油路,就是在这一政策的支持下修建的。那些怀疑精准扶贫政策的人,我可以给你说,没有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不可能把油路修到各个居民点,那些救灾力量,第一时间毫无阻碍的到达震区受灾群众居住点,基础就是道路是畅通的。前年,我们村里所有的地块都修建了U型水渠,浇水更便捷省事了,我爸说种了一辈子地,第一次看见农田里的改变。还有饮水,宽带网络,医疗,学校等等乡村面貌的改变,都是准扶贫政策落实的功劳。
作为甘肃人,我觉得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钱不多,但我们也在奋斗,在努力。我们都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