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古典
本文摘自《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我们从小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怎么又在玩,没有读书啊?”而你只要一读书,不管有多慢、读什么书,大人就不打扰你了,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一个概念:读书总没错。
其实,这个思路是错的。在知识匮乏、非终身读书年代,学肯定比不学好;但是在今天知识爆炸、终身读书的时代,“为什么”(why)、“学什么”(what)、“如何学”(how),比“学就好了”(do)更重要。
介绍一个概念“认知效率”:认知收益和时间精力之比。同样的认知资源投入,会有完全不同的回报,这就是认知效率的不同。认知效率低的人,都在做低水平的勤奋。
牛人的真正秘诀是在最精华的资源上,以高很多倍的认知资源来学Xi,认知效率是你的很多倍。高手的技术就是“投入产出的非线性”。 提高认知效率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极强的目的性”,我称之为功利读书法。
找到目标:极其功利地少读书
一个新知什么时候习得效率最高?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读书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即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简单地说,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为什么在国内学个英语口语12年都学不好,丢到国外3个月就能交流了?因为在国外,交流是刚需,有地方练习,老外对你的发音很宽容,难度适中。这种时候三个条件都具备,效率就高,学得就快。
所以你反过来也能理解,为什么刷那些“管理者必读的X本书”的书单,对你意义不大,因为这些认知资源的目的性弱,缺乏实践环境,且难度不一。
那些标题党的微信文章,比如《不看这篇文章,错过了一个亿》,更是凭空造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你思考一下,即使你真的遇到了能让你获得一个亿的方式,这是你当前的问题吗?这是你当前的水平吗?这是你学了就能用的东西吗?
我已经关掉朋友圈功能一个多月了,并没有错过身边任何值得学的东西,因为我学的东西是极其功利的——从遇到的问题出发,从我能实践的领域出发去找合适的认知材料。
这样一来,读的东西会少很多,基本解决了知识太多的问题。
调整资源:极其功利地配置资源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给阅读做了几个分类:娱乐性的、知识性的和心智提升类的。如果拿爬山来做比较,娱乐性的是下坡,越走越舒服;知识性的是平地,能开动,但是略微费力;
心智提升类的是爬坡,看起来会很累,但是真的会提升脑力和理解力,重新理解新观点会很快,也就是我们说的,学Xi力增强了。
很多人天天学Xi,学Xi力却没有什么提升。随着年龄增长,自己的脑力体力下降,于是觉得“年龄大了,脑子不好使了”,就是这个缘故。因为他主要的认知是娱乐性和知识性的——你哪怕读一辈子报纸,也不会增强学Xi力。
很多人给我留言,要我说人话!其实真正提升你的东西,并不会让你那么舒服的。
学Xi也是一样,你可以根据认知目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分配不同的资源。
比如说我自己这个月的认知资源配置:
认知性阅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反脆弱》等书的写作技巧,为写书做准备。
提升心智的认知难度很大,属于“攻读”,需要有大段的时间和系统的阅读,我一般放在早上或夜深。最好还要配置高人讨论以及实践的环境。我找到了业内最好的编辑和作者,一起讨论如何写好有冲击力的书。
知识性阅读:各种行业调查报告、行业论坛,大量专业书籍,如《人生设计》《生涯混沌理论》《认识电影》。
知识性阅读的目标就是知道某事,所以特别适合碎片化11和社交型11。认知资源可以配置在上下班路上,用碎片化时间检索式地阅读,实在不行拜托别人读,然后交流。读的时候迅速判断是不是有用的知识,决定自己的涉入深度。
娱乐性阅读:比如《爱情刽子手》《理想的下午》,以及各种电影……
娱乐性阅读主要用来放松和陶冶,认知资源可以很低,累的时候翻几页,比如两次谈事之间读,有换脑子的感觉。
最好的书是三者兼有,不同时间能读出来不同功能的。比如说彼得·德鲁克的《旁观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罗伯特·清崎和莎伦·莱希特合著的《穷爸爸富爸爸》,文学作品中的《红楼梦》。
所以,一定要强忍住买书的欲望,极其功利地分配资源——从你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带着问题进入: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
最愚蠢的方式,就是直接找一本书打开第一页,然后往下读。
你旅行的时候,会和出车站见到的第一个人一直聊天,希望能找到这个城市里最有趣好玩的景点吗?显然不会。你可能会看看地图,找到几个地方,然后打车直接过去。
但是我们经常就这样学Xi,从第一页直接开始读,希望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更好的方法是先选书——先看书评,中文的看豆瓣,英文的看国外亚马逊的评论,一般很有用。平行比较几本书,选择一本。
然后再看目录,一般的购书网站都有。大概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有时候有趣的序也值得一读。
最后再看具体章节。直接切入重要的章节,系统学Xi则从目录开始看。
这样的确会用大概15分钟时间来选书,但是比起你在一本无用的书上花好几个小时,是不是认知效率提升多了?
有人会说,从第一页开始读不是更加系统吗?
第一,如果你脑子里面没有框架,看完全书也不可能有框架。
如果把系统比作大象,你的认知和记忆区间是手掌,仅凭直线型地看书希望摸出系统就如盲人摸象,如果你脑子里没有全图,增加再多细节也没有用。
第二,也许你并没有配置更加系统的认知资源和时间,很多书半途而废,可能更加不系统。
极其功利地读书,按需分配地读书,不从第一页开始读书,有了目的性、认知资源以及带着问题读的三个筛子,要读的书应该会少75%,阅读速度至少会提升一倍,那样就不会有太多知识烦扰你了。
为什么很多人做不来?
因为人的大脑是一个认知吝啬鬼,我们本能地选择最简单、最不耗脑子的方式,那就是拿起一本大家都在看的书说:“读点儿书总没有错,大家都在读。”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寻求阅读奖赏。
而功利的读书法在获得阅读奖赏之前选择了延迟满足——先找到目标,调整好资源,带着问题进入。就这三步,就让你跑赢90%的人。
好的方法,都是反人性的。
内容简介
古典最新力作《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本文将为你呈现隐蔽个人爆发式成长的关键知识、方法和背后的逻辑。让我们在压力和焦虑下,将知识转变为价值。
-背景音乐-
Yanni《One Man's Dream》Andre Gagnon《Faylinn》
许嵩&孙涛《书香年华》
-作者-
古典,三百万册畅销书作者,罗辑思维“得到”专栏《超级个体》主理人,新精英生涯公司创始人。本文摘自《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十点读书经授权发布。
-主播-
北辰,十点读书签约主播,中国之声《千里共良宵》中国交通广播《北辰在找你》主播,国际认证心理咨询师,明星私人心理医生,被誉为拥有最温暖声音的"造心师"。公众号:北辰在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