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曰“养生以请心寡欲为要”,只“养生”二字便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根。有此病根潜伏于中,宜其有“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之患也。
清心寡欲的养生是自私自利、刻意追求,是为我,是私欲。养生两个字就是自私自利、刻意追求的病根。所以必须去欲存理刻服病根。才能使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
良知本来自明。气质不美者,渣滓多,障蔽厚,不易开明。质美者,渣滓原少,无多障蔽,略加致知之功,此良知便自莹彻。些少渣滓如汤中浮雪,如何能做障蔽?
良知本来就是自然光明的,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是永恒存在的。为什么人有质的不同呢,因为致良知的程度不同。质美者,身上的缺点少,被私欲、客气障蔽少,这样的人只需要略微增加一点致知的功夫,其良知便自然会晶莹透彻,他们少许的缺点如热水里的一点点浮雪,入水即化,构不成障蔽,影响不了其致良知。而气质不美质,身上的缺点多,容易被私欲所左右,良知不容易呈现么光明。如杯中原本有清水,因加入得泥沙灰土太多而呈现浑浊,然而清水依旧在,因泥沙灰土而浑浊不清。所以阳明先生认为人的智愚只在良知受到遮蔽得程度,所谓气质好气质差,只在所受遮蔽的多少。
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
快乐是人人所共有的,只是普通人因为自己的迷乱而丢弃了真正的快乐,所以要学做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