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年我一直带五、六年级学生,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发现这些学生虽然没有低年级学生那样喜欢画画,但也能认真上课,认真作业班级里个别美术特长生还能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心里甚感安慰。
可有一次的学生作业却让我深感震惊。那是一节浙教版第十二册《古诗配画》美术课,我因为临时有紧要之事想去调课来不及了,心想:现在的小学语文学科非常重视古诗教学,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古诗配画内容应该不难。我怀着侥幸心理开始上课了,草草地讲了古诗与画的联系之后,布置学生自主选择一首自己最熟悉的古诗,根据古诗的内容配上优美的图画,让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学生开始作业了,我则开始忙自己的事也没有进行个别指导。下课时学生的作业马上交上来了,我忙完后翻看学生的古诗画作业,吓了我一跳,这哪是六年级学生的美术作业?作品构图胆小拘谨,画面空洞,言之无物;作品内容缺乏个性,基本是抄袭古诗书中的插图;作品形式呆板统大都采用了简单的平涂表现形式;作品色彩单调重复,不管天空还是河流采用一样的蓝色,不管树叶还是小草采用一样的绿色。更有甚者有些学生的人物造型依旧保持着“大圆圈”为人头,“直棍子"为四肢的幼稚现象。
事后我在其他并行班级也教学了《古诗配画》一课,由于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上老师能恰当地引导,结果学生的美术作业就大不一样,
绝大多数的学生作业不仅构图大胆,想象力丰富,而且表现形式多样,有线描画、淡彩画的,还有装饰画的等两次的学生作业大相径庭,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仅仅是学生不认真吗?还是他们的绘画能力出现了问题?为了证实上述想法我特地去一年级借班进行了实验,用上述两种教学方法教学《热带鱼乐园》,结果两个班的学生作业除了构图上有明显的区别外其他的如色彩造型想象力等都相差无几看样子的确是高段学生特有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小学生到四、五、六年级时,他们的身体迅速发育,其逻辑思维、具象思维、认识能力及观察能力都迅速提高,而小时候那种好奇的想象力则相对退化。在绘画过程中再也听不到他们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的陶醉现象,他们再是为了取悦自己的心情而画,开始欣赏比较写实的成人画,但此时学生的绘画技巧又提高得不快处于一种“眼高手低”的矛盾之中既不愿意再画“儿童画”,又画不出他们喜爱的“成人化”作品,从而渐渐对绘画感到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