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生札记--006
谁是计然?何为计然七策?
先梳理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率军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败,阖闾受重伤,死前嘱咐儿子夫差报仇。夫差筹划准备两年,于公元前494年率军打败越国,越王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以奴隶身份到吴国伺候吴王,并送上越国美女西施,三年时间方赢得夫差信任,于公元前491年被释放回国。
勾践回国后,发愤图强,晚上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在屋梁上挂一只苦胆,每日早起先尝苦胆,以激励自己不忘亡国为奴之耻。他派文种管理国政,派范蠡管理军事,自己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最终感动了越国官民上下,经过十年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同时吴王夫差则盲目争霸,不虑民生疾苦和国力损耗,还听信伯嚭谗言,杀了大将军伍子胥,虽最终争霸成功,但吴国已开始走下坡路。
公元前482年,夫差再率军攻打晋国,越王勾践趁机突袭并重创吴国。公元前478年,勾践再次率军攻打吴国,吴王夫差大败,求和不成自杀。
卧薪尝胆的典故,让我们记住了文种、范蠡甚至西施,让我们知道了越王勾践只用十余年时间,就实现了“三千越甲可吞吴”之伟业,成为春秋末期最后一位霸主。然而,我们不太清楚的是:为何只短短十余年时间,越国的经济可以强大到足以支撑其攻灭吴国,除文种和范蠡外,另一个神秘人物对越王勾践的霸业起了决定性作用,这个人就是计然。
计然,晋国亡公子,姓辛,名文子。范蠡发现计然才华出众,遂“卑身事之”,并引荐给越王勾践。计然为越王勾践及范蠡详述“计然七策”,从越国的地理位置和现实国情出发,全力发展贸易和经济,终使越国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据说,今天浙江一带商业发达,也是从计然开始。只是据《吴越春秋》记载,计然不喜表现,故历史上不甚有名。那么,他扭转乾坤的”计然七策”到底是什么呢?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彊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太史公所言“计然七策”:一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二曰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三曰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四曰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五曰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六曰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最后一策最是重要:财币欲其行如流水。用现代语言表述即是:
策一、 掌握规律,主动施策。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战备,知晓了各种货物何时为何人需求购用,才算懂得商品货物,才是掌握战备主动权的关键。同时,善于对照时与用,掌握各种货物的供需行情,提前做好储备,旱时备船以待涝,涝时备车以待旱,这样做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策二 、宏观调控,稳定全局。善于筹划全局,确保市场各方都能获利。比如粮价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太低,既让农民得到收益,又让商人赚取一定的利润,既保证了国家的税收稳定,又保证了市场供应充足,这才是治国之道。
策三 、关于积贮货物。务求货物完好牢靠,不要使用需要支付利息的钱。
策四 、关于买卖货物。凡属容易腐败和腐蚀的物品不要久藏,切忌冒险囤居以求高价。囤积居奇谋取高利是风险非常高的行为,百害而无一利。
策五、关注物价涨跌。必须认真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弄懂物价涨跌的原因和道理。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贱;物价贱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
策六、 确保低进高出。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贱到极点时,要及时购进,视同珠宝。
策七 、现金流通畅。货币的流通必须像活水一样有源头且永不停歇,即必须保证现金流永不枯竭。
以上七策是否全面准确呢?提高资金及货物周转率以提高利润率的思想就未在七策之中。
也许,真正的“计然七策”已然失传,我们已不可知七策全貌,只能从史书中窥视只言片语。
也许,未来某年某月某日,考古学家们终会在某座古墓或古宅中发掘出完整的“计然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