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端午回家看看爸爸才到,在路边晒麦子。又想起我们校长常说的一句话,当时学习的动力就是为了,在烈烈炎日下去劳作,不再受农民的苦不在手,粒粒皆辛苦的辛苦。。
那么现在的孩子,我们上什么作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呢?
今天借了好朋友的一套插画绘本,让儿子看,儿子虽说字特别的多,但还是非常的感兴趣。
前几天到洛阳学习,也许是咱们处在偏远小山村的缘故吧,连我们老师都孤陋寡闻。洛阳像这些大城市,很早就已经有插画绘本,让孩子们通过话去了解啊。可是我们的学生呢,是用在今年的新教育,是才了解了绘本,了解了插画。就像这锄禾这首诗吧,我想如果通过插画绘本的形式,让学生来了解,学生可能更容易来理解单纯的一首诗,让学生去了解粒粒皆辛苦,我想孩子们肯定是体会不到的,因为他们已经现在的孩子已经没有了当年我们的辛苦。
以前总以为现在的孩子在家太过宠爱,在学校老师的教育是不是也到了瓶颈期?现在想想应该是给孩子们开阔了更广阔的天地。不管孩子了解的有多少,最起码让他们了解了外面广阔的天地,开阔了眼界。登高才能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