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诗云:开谈不读《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
提此言,因为今天上《谈读书》,就提到了《红楼梦》,提到了我四逛红楼的经历。
第一次逛红楼,还在读书的时候,看电视剧《红楼梦》,那真是逛啊。典雅华丽的大观园、粉面玉琢的宝黛钗、伶牙俐齿的王熙凤以及元妃省亲、湘云醉酒、晴雯撕扇等至今仍历历在目。但可能因为电视剧有一集没一集地看,并没有系统地了解整个剧情,只是从课本中看到简介:写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看的时候甚至连贾政贾赦之间的关系都没太了解清楚。就是喜欢看热闹,《枉凝眉》的主题曲、喜庆的宫廷音乐和大观园里聚会时的欢笑声,现在依然能在耳边回响。而黛玉葬花、黛玉焚稿、宝玉雪地里的背影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凄美的印象。
第二次走近红楼,是刚刚毕业那年暑假。这次是看书《红楼梦》,这本书是同学送给我的毕业礼物。大概是电视剧先入为主吧,也或者是演员的表演太高超了,读到林黛玉,就看到陈晓旭;读到贾宝玉,就看到欧阳奋强。不是从文字中体会人物形象,而是带着欧阳奋强、陈晓旭等的一颦一笑、一打一闹去追寻故事情节,而且只关注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我怀疑大概跳读到黛玉焚稿泣血而亡就没有再看了。
第三次再拾红楼,是某一年暑假,因为九年级教材里有《香菱学诗》,就抱着对红楼梦中诗歌的欣赏态度再次翻阅它,也抄了其中的一些诗文。第一首抄的应该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记得还抄了咏菊、咏海棠的诗,诗的内容现在一点印象都没有了,但特别佩服作者,同题诗一个人能写那么多首,而且风格迥异。
第四次再遇红楼,是因为偶遇了蒋勋先生,在他的牵引下,听他细说《红楼梦》。到现在都还没有听完,刚刚开始听还做了笔记,后来时常是一边散步一边听它,或者一边抄教案一边听它,亦或一边写字帖一边听它。有时候开小差太多,一集完了会重复再听一次。虽说这是经蒋勋先生咀嚼消化过的《红楼梦》,但听过几集以后,就发现自己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学会与生活和解。很多以前抱怨的、焦虑的、不理解的,自从再听红楼之后,就豁然开朗、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与其说听红楼,不与说听蒋勋。是他带着我一起感受伟大作家对人世的悲悯。其中很有趣的一个地方,他说他学生的时代读《红楼梦》最讨厌薛蟠、贾瑞这样的人物,后来年事渐长,竟然特别喜欢这样的人物,他、他们就是现在生活中仍然能找得到的某一个不堪的存在,觉得作者写得太好了。
这就是我四次有缘《红楼梦》的经历。之所以在标题栏里“红楼情缘”中间加个“浅”字,是因为,对于红楼,我一直都还是观赏的门外汉。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第五次走进《红楼梦》的,不仅仅是走近。鉴于此,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