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晕车,从家到县城20公里的路坐公交车是肯定会吐的,而每次都是在看见县城收费站的时候开始吐。于是小时候被人调侃,我不是晕车,是晕县城。
因为晕车,所以一直到大学,其实出门很少。没有去过省会、县城也只是高四时候每个月一次家和学校之间的往返。对坐车出行实在是爱不起来。
不知道是对症治疗还是什么,大学之前鲜少出门的我,大学报考了离家相对远的济南,坐大巴车需要差不多五个小时。大学报道时候是大姨家的表哥送我,晕没晕车记不清了,现在回想起来印象里只剩下高速两旁的参天绿树。这条路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里随着放假开学,走了好几遍。
毕业之后去了苏州。在苏州没有太多坐公交车的记忆,因为当时有师傅留下来的男士电动车,上下班的路上都是在这辆大黑车上风驰电掣。这辆车最后甚至被我从苏州搬到了山东。
到了青岛之后有一阵子要跨海上班。需要很早起床,坐公交车、轮渡、再倒两辆公交车才能到办公室,遇到大雾大风天气,轮渡不开,就上不了班。好在开始的时候,办公室上班时间机动灵活,办公室的老大哥们都睁眼闭眼,倒也没觉得路途艰辛。下班的时候和同事一起到公交车首发站排队,如果排到只剩下前面横着座椅的车他都自觉陪我再等一辆,因为他知道我坐公交车,只喜欢前后晃,不能左右晃。
后来就是熟悉的同事一一离开,只剩下我,当时最小的,成了最老的,也成了青岛公司的负责人。出国,出差,一年有至少一半的时间在路上。几年下来,印象最深的是某次投标。前面为了完成标书一天一夜不吃不喝不睡,早上赶ddl去交标书的时候司机Navin把个Indicar开成半飞行状态,晕车已经是很轻的症状,还有其他各种不舒服的感觉交缠在一起。但是这都不重要,按时飞到交标现场最重要。终于到达目的地,但是我已经不能直立行走。同事小伙、工程师和司机Navin抱着标书飞奔上楼,剩我蹲在车旁天旋地转,耳边只有印度老乡“madam madam”的叫喊,靠残存的一点意识吊着的口仙气儿提醒自己在同事们回来之前不要独自晕倒在异乡街头。
2015年,工作已经得心应手,市场收缩到无所事事,恰逢怀孕,然后说,不能出差了,那干脆考个研吧。家属从来没有把一个孕妇要考研的话听进心里。毕竟用他的话说每次回家之后我唯二做的就是挺着肚子吃饭歪着肚子睡觉。想想也是,其实我所有的学习都是在公交车上完成的,每天两小时,上班下班的上网课。而且自己试过,打车的话看书会晕车,而且通勤时间变短,不够听完计划课程,所以公交车是首选。为了能自己找到座位,每天特意早起在始发站排队,加上公司下班时间很早,完美避开晚高峰,所以我的公交车自习室实际没有其他明显的阻力。一个孕妇在公交车上努力学习了三个多月,然后以比较紧凑的分数擦边考上了研究生。这段奋斗历史总是让听者敬佩,而我只是很感谢当初突然做出的决定,以及挺着大肚子的自己在通勤路上的坚持。
似乎从那之后就爱上了公交车上学习、看书,觉得效率奇高。直到最近读了《考试脑科学》,才明白了所以然。公交车上自习,类似于狮子捕猎,移动的车身让书本如同活动的猎物,使人更专注,效率更高。于是在公交车上拿下了PMP,搞定了会计,学了英语,学着一建。一步步完善充盈着自己,也不再惧怕多远的路途以及多久的等待。因为通勤时间越长,我能享受其中的时间就越长,这使我开心。
后来事业几经拔升,直到现在开始创业。虽然好歹已经学会开车,但依然喜欢坐公交车。因为坐公交车的好处简直太多,欲罢不能。既能免去自己开车的精神紧张和劳累,也能节约时间和金钱,以及,难免会遇上特别特别阳光的公交车司机。
常坐的28路车,8:10始发的那趟,有个司机大哥。每次遇到他的车都觉得一天都美好了起来。"上车不要着急,谢谢"“麻烦看下健康码,好的,谢谢”“大叔您慢点,我等着你,车上有座,你坐下咱再开”“乘客们,马上就要转弯了,请坐稳扶好”“前方到XX站了,停稳了再下车,大家不用着急”。每句话都带着笑意,这一趟的一路都是如此,提醒的恰到好处又不至于特别聒噪,而且,我坐车的这好长时间以来,他每天都是如此。车上的时候我其实往往一直戴着耳机,有时候学习专注,根本听不到司机大哥的声音,但是只要稍微一换神,大哥温暖带笑的声音就能入耳。莫名使人安慰,心生幸福。我总想着,明天再上车的时候,一定跟大哥打个招呼。但到了第二天上车的时候,遇见大哥,就好像遇见了老熟人,觉得刻意的打招呼根本没有必要,因为这是大哥的日常。他如此温暖,一定是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这就够了。
我能坐的就是每次上大哥的车,不管彼时心情如何,都会自发的换上笑脸。
以至于都觉得,抱着书本戴着口罩只露着眼睛的自己,都因为笑意而更美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