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做很多梦,然后,开始对每一项任务做可能性规划,能做的当即开始做,毫不犹豫。
不能做的或者没有条件做的,我会记下笔记,在很多角落记下,万一实现了呢,对我来说就是成功。
而随着见得越多,学习的越多,我渐渐的学会了更多,也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
而最终我发现了:教育,将是导致很多东西从最初到后来最大的不同。
教育将是我最大的梦想。
将这个梦按照阶段划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幼儿园和小学走的路:日本+德国教育模式。包括教孩子们:分组,推餐车,洗碗,自理。而入学标准就是:非本地户口,没有办法带孩子的家庭。
初中:中国+美国教育,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教会他们不抄袭,不做作的学习,为自己而学。
高中:既要让他们在将来有机会参加高考,又要按照自己学校的理念进行(Excel+Word+PPT)为必修作业,高考数学雅思为必修课,小分要求:5.5,这是进入大学的基本要求。
大学:只教有用的课程,聘请老师只聘请能教“有用的”知识的老师。课程设置美国+新加坡模式进行。
所有的英语课配置:外教+中教模式。
我想帮助很多没有户口只能回老家的孩子,想改善高分低能的现状,想让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理解:环保对地球的重要性。
想降低教育资源不公平带来的特别多的不公平,因为你总会知道:社会上有很多牛人,因为制度问题,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改变不了别人的命运,帮助不了别人。
无论如何我都要做这样的梦,因为:社会可能给不了太多人的公平,但教育不该是这样的。
你可以因为出身不好,或者父母能力有限而在社会上进步很慢,但不该失去被教育的权利,不该没有接触更加不同理念机会,不该让教育“故意”稀有化。
而我,从始至终,认为教育的稀有化就是“故意”的,我理解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我反感那种,明明可以改变,但总有一些人想要维持现状的感觉。
所以,今天,我很贫穷,也许明天我依然贫穷,但我,想让他们,想让更多孩子们觉得,他们学的“有用”。
在国际学校呆了有一段时间了,接触的课本和理念都是外国的,我几乎可以肯定,论做题:中国孩子秒杀外国孩子。
但论创新,总是有些差强人意,而最牛逼的创新,我见过太多,都在“XX”附中,“XX”一中。
到国际竞争的时候,好多人都是自己在别的渠道学的,很多人过了很久,还是“一无所有”。
我很理解那句话:一些事儿不是你努力就能改变的。我也能懂一件事儿你做了一年甚至更久还是没有突破的感觉。
而,懂得所有,并还想着改变,哪怕社会还是那个社会,国情还是那个国情,还能热爱生活,就是幸福。
理想主义患者:
理想主义会拗不过大腿,超越不了国家的方向,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还是坚持那个观点,所有的可以赞扬的行为和准则,都会有迹可循,或者来自父母,或者来自学校,或者来自陌生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教育。也叫:“给你上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