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于接受一些道理,而很少思考它是不是适合自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也渐渐发现有些并不能真正的帮助我们,反而陷入一种思维的窘境。《打破一切常规》是一本管理书籍,在数据凸显下的今天,那些曾经被奉为格言的东西一一被打破,这种新角度的思维让我陷入了思考,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对我而言这是一本需要认真阅读的书。
我从小就被教育要好好工作,做一个螺丝钉哪里需要去哪里。只要好好工作就可以友好的收获。付出终会有收获。......但是,从来没有人教会我一门课程叫做认识自己,去客观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也曾经信心满满的以为只要努力就可以有收获,越长大也知道只有努力对了才可能会有收获,也仅仅是可能。
书的一开始,就提出了12个问题,我知道自己的工作要求吗?我做好了工作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吗?我每天都有机会从事擅长做的事情吗?在过去的7天里,我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扬吗?我觉得我的主管或同事关心我的个人情况吗?工作单位有人鼓励我的发展吗?工作中,我觉得我的意见受到重视吗?公司的使用使我觉得我的工作重要吗?我的同事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吗?我在工作单位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吗?在过去的六个月中,有人和我谈及我的进步吗?过去一年里,我的工作有机会学习和成长吗?
看到以上的问题,让我陷入了窘迫之中,如果按照1-5分核算,我的分值不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不具备这个岗位需要的才干,我与这份工作的匹配度不高。
我没有要否定自己,而是要认清自己。书中提到了才干,是一种贯穿之中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模式,是一种天赋,无法教会的。我很容易跟人相处,善于与人沟通,爱整理东西,这就是才干。而就可以内向的人通过一些技巧改善,却无法真正成为优势。如果销售需要极强的沟通才干,即使我才华横溢,沟通能力不强,也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销售。
每个岗位需要的才干都不相同,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做不好,而是我们真的不具备这个岗位的才干。小螺丝钉,哪里需要去哪里的全才文化,已经渐渐无法适应现在专才的需要。
书中也认为人是不可改变的,不要为弥补欠缺而枉费心机,而应多多的发挥现有优势。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做过很多徒劳的改变,一开始信心满满,渐渐松懈,最后失败收场。很多时候我把时间放在如何弥补自己的短板,却没有想过如何让自己的优势极大发挥。
这本书很多内容是针对经理如何发挥部门最大效益的内容,其实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对员工影响最大的人就是他的上司。如何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是一个极大的难题。其中有一点我想要分享一下:
研究明星员工,而不是研究失败案例,通过研究明星员工,发现与岗位匹配度极高的才干,说明这个岗位具备这些才干,完成好的几率就会高,可以运用到以后的人员筛选。
我们很多时候都在反思问题的不足,却很少却关注完成这些事情需要具备的才干,为什么他们的可以做的这么好。
这本书对我而言受益颇多,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分享的仅仅只是凤毛麟角,还需在生活中更多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