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己开始了健身,为了更好地锻炼,于是选择了一所健身房作为自己奋斗的战场。本人是第一次去健身房,对于里面的陈设虽然早已了然于胸,但是真正去零距离接触还是充满兴奋和好奇。动动这个,抬抬另一个,摸一摸,看一看,就像挑选宝贝似的,和红楼梦里的那个老太太进大观园一样新鲜。虽然这个健身房略微有些拥挤,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满足自己的需求已然足够,剩下就看软件能不能带得起硬件啦!
我的一位同事也办过一张健身卡,期限好像是三年,问他去过几次,他脸红着说就办卡的时候去过一次,价格是活动价1000元。我办了一张两个月的卡,卡是朋友那里转租给我的,价格是300元。或许大家会算一笔账,哪一个更加实惠,哪一个有点小贵。很明显我同事那张年卡更加划算,我的有点不值当。但是如果从使用率来看,我每天都去,他一个月偶尔一次,甚至半年去一次。根据公式:性价比=总价格/总次数,我想大家一目了然,哪一个性价比更高。所以我提倡喜欢健身的或者减分的朋友,办月卡更加划算,或者两人一起办张卡,一人一天督促监督激励。要想提高效率,就必须增加基数,如此才能不至于浪费金钱和时间。
除了健身,生活和工作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我们的源动力随着时间线的拉长,变得越来越稀薄,最后消耗殆尽。比如说写作。我们可能会在一年的开始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写多少万字,我们给定的这个数字是按照每天的平均数乘以总天数得到的。假如每天写1000字,一年就是36万字,相当于一部小说。但是现实就是刚开始我们写作热情高涨,一天可能不止一千字,随着后期的杂事导致无法按时完成相应的任务量,越积越多,最后平摊下来每天必须达到五六千字才能实现。这对于一个有工作的普通上班族来说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的结果就是提前放弃,丧失信心。
以前计划着去外地旅游,一直筹划着,查询当地的旅游攻略,有什么特色和好玩的地方,刚开始热情满满,每天都有所期待,可是随着工作上的压力增大,经济上出现波动,加上感情也出现小矛盾,众多因素加起来,导致的结果就是旅游计划泡汤,这种思想随着时间一步一步加深,想的负面情况会越来越多,最后被自己假想的困难吓倒,不得不放弃。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热情就像古代打仗一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必须凭借一股冲劲儿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有先迈出第一步,才能将计划踩到脚下。世界是为勇敢者让道的,所以收起你所谓的未雨绸缪和杞人忧天,没必要,一切都只要前进就好。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不要过多地去想或者考虑还未发生的事,虽然做到未雨绸缪对我们将来有所帮助,但是我们要看到当下应该做的就是迈出第一步,大胆地去干,成功与否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至少我们在接近成功,这就是一大进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记住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手畏脚是干不成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