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同名微信公众号:李罗伯,请你关注并星标我们,也请你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简书专栏文章
最近几天,想必你又被新一季的《奇葩说》当中各位选手的辩论“表现”而刷屏了吧?我一直在想:“很多人追《奇葩说》这么一档综艺节目的目的和意义何在?它能给他们究竟带来什么有价值、营养的东西或者说有什么深度的人生启发?亦或是那些“奇葩粉们”只是想在忙碌而压抑的工作之余在它的娱乐“刺激”下张开嘴或捧腹笑笑以此解解压而已,然后该干嘛还是干嘛去?”
在这不是鄙视所谓的“娱乐圈”,而是觉得娱乐圈这个大熔炉倒是“能量”很大,其可谓是“戏精、吸睛(或‘精’)”无数。就好比《奇葩说》当中的那位“经济学教授之家”开课赚不够还要在综艺节目当中“抛头露脸”打辩论真“辛苦”,还有那辩称只是提供“知识服务”的某大佬却还是辩不过那“俗到地里”的李蛋。果真他们是为了“流量”和“利益”那什么“原则”和“底线”都成了“臭臭”,还是去“真香”吧,你笑我笑大家一起笑,多好?
讲真,更年轻的时候我也爱追这些让你“笑到脸抽筋”的综艺节目尤其是那些来自港台地区的。不仅如此,那时的自己还爱“追星”,比如陪着一个不是那么“知名”的乐队主唱跑到中国人大校园内去找学生会领导发校园演唱会宣传资料;不辞辛苦地“长途跋涉”(其实也不远,就相当于北京的远郊到市中心3个多小时的路程)和小伙伴们为北京电台的一位女主播庆祝生日一起唱K聚餐很happy;还有为了和一个作者现场签名拍照我愣是“苦苦”排队四小时,结果那本书到现在都没翻开看过。等等那时候的这些行为,说不上什么真喜欢,而是有种冲动,总觉得和这些“名人”们在一起,自己身上有“光”也有“多么的了不起”一样。
人都有年轻、懵懂、无知、迷茫、青春的阶段和时候,越长大越是对“什么值得,什么不值得”更加清晰,因为你会深感到:“你已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去耗费的了。”以前不觉得“35岁是个坎儿”有什么太重要的,但是从生理角度和社会现实来看,对很多人来说就真的是个坎儿,比如,生理角度来说35岁的你“精子活动率”会大大降低,人体的其它生理特性也慢慢衰退,比不上那些精力旺盛的年轻小伙儿,从社会现实来说很多很多单位的隐性要求或者说是潜规则就是:“不考虑招聘35岁以上应聘者”。
有关媒体曾报道分析说:“收入高的人爱看书,收入低的人爱看电视”虽然这不是绝对,但是很大程度上反应出这么一个现实,那就是:“你的注意力在哪儿,你的价值就在哪里。”为什么不趁着年轻抓紧时间去努力自己想要实现的东西,而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实现要趁早才有更多时间去享受和干更多有意义之事,难道不是这样吗?
前几天辗转于美兰国际机场,打上出租车后司机就挠有兴趣地和我说到:“这几天晚上机场这边出租车少,很多都跑到西海岸那边的体育场去了。”我错愕到:“为什么,有什么重大活动?”司机说:“那个叫华什么语的开演唱会啊,惊动全城了”我说:“哦,华晨宇啊”司机说:“对对对,我本来是要驱着空车去那边的”。
话说还真是“惊动”全城,从免费公交线路到那红城湖畔的标志性建筑“大秋裤”的巨幕上:“花花,欢迎回家”,再到冯小刚电影公社等旅游景点和马路上华晨宇演唱会的广告“满天飘”。这“架势”,难道不应该是欢迎“纪检委”入驻才应该有的吗?总觉得有关地方,是“好心办坏事”,浪费了公共资源。不过在“粉丝们”和“利益”的“联动”作用下,他们倒也是对此“喜闻乐见”。
参加过头马演讲俱乐部的人都知道演讲会议开始前主持人一般都会强调的三点会议要求:“不政治、不歧视、不谈性”。言下之意就是:“我们的演讲会议要少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这里只谈实的不谈虚的。”什么意思?你可以去分享你的乐趣、收获、经历或者什么启发给大家,但是别扯那些什么有的没的的东西,参加会议提高自己演讲技能的同时,给大家带来一定价值的收获,就不虚此行。我认为头马精神就在于此吧。有机会的话,还是可以去多参加参加的。
对“全城”为明星活动“大开绿色通道”、“疯狂宣传”再到大家“欢欣鼓舞”到底对不对我们暂且不谈,因为很多事情就不是什么非黑即白,但为了一个集体娱乐,只是觉得这真的有必要吗?相比之下,你觉得参加头马一两个小时的演讲会议是在浪费你的时间吗?
人和人之间总是区别很大,你不会去期待人人都和你一样的有素质,就像你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善良的一样,这本身就是个“罪过”。鉴于所受知识、教育、经历、背景的不同,有些人就是沉迷于娱乐、好于享乐,你与之不合群那就远离他们便是,没要必要去浪费口舌与其争论个“面红耳赤”的。毕竟,你的生命,时间挺短的,平均下来也就能够75年左右吧。
看到这里,你会疑问:“这些和‘罪恶的愉悦’感有什么关系?”愉悦感在不同的人那里定义不同,但总有些时候,你陷入那愉悦感的同时,你又觉得那是一种罪恶,你觉得不应该把时间花在这个地方或这个上面。就好比你“沉迷”于那些让你“爆笑”的娱乐节目当中或“深陷”那些吊人口味的肥皂剧情时,你又觉得有这时间你本该去看书学习去的,于是就成了那份“罪恶的愉悦”感。
从如《奇葩说》样的“追星”到“惊动全城”的为明星开路,从35岁的中年之坎儿到头马的演讲,你能从中看到你的哪份“罪恶的愉悦”感呢?
当然,“罪恶的愉悦”感也来自于那些毫无底线和原则可言之人的无耻行为,比如那些沉迷于“铜臭味”的贪官污吏们,那些抵挡不住色欲的“咸猪手”们,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肆意搞破坏的暴徒们。他们总能让你感觉到究竟是什么“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感觉。不过好在这个世界总是邪不压正的,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也要有如王部长说的那样“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的底气。
你并不真想要那种“罪恶的愉悦”感,因为那对你来说就是一种“内耗”;你并不真想去干那些给你带来“罪恶的愉悦”感之事,因为你本该有抵挡各种诱惑的能力;那么,在“罪恶的愉悦”感面前或者说如何避免你自己陷入“罪恶的愉悦”感当中无非自拔,你还能做点什么?
一、从控制自己的行为开始;
对现在的人们来说,很容易去浪费时间的两件事情其实很简单:一、屁股往沙发上一坐,后背往后一躺,手中拿着遥控器并对准电视;二、关着灯依靠在床头,刷手机到半夜掉下来吓自己一跳。
很多时候,你要学会先去控制自己的身体肉体再来控制自己的精神,就像你爱看电视和刷手机一样,你先把自己的肉体从电视或手机面前“挪开”,你自然有时间去思考更多别的事情,而不是任由它们浪费你的时间。
如同罗伯特·费罗斯特说的那样:“写作的艺术,就是你把裤子放进椅子的艺术。”想要写作的前提是,你要想尽办法花力气怎么把自己送到那张椅子上去。等你真正坐下来后,慢慢就轻松容易的多了。
还有就是比如学英语,很多人都认为学英语很难,其实不是学英语难,而是难在你不愿花时间把自己脸上的嘴上肌肉“训练”成说英语习惯的“肌肉”,本质是,因为你的懒惰,你才觉得学英语难。
二、提醒自己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就是钱多钱少的区别”虽然这句话说的很是绝对,但是从某种程度和意义上看,钱多的确能够让你有机会去经历更多。想要钱多多,你要记得提醒自己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不是让你去和别人比较,因为往往“人比人,气死人”你更应该的是去和你自己作比较,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了一点,其实就已不错,你需要的是坚定。
你所拥有的价值,其实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你自己一步步地去做出来的。很多人常把这个搞反了,就像很多的“明星”那样,到了一定阶段就不自量力地“生于斯毁于斯”了。
三、永远投入于那些给你会带来高价值回报的事情当中。
什么叫做“高价值回报”?就是那些能够在将来给你带来丰厚收入的事情。如果说对赚钱都不感兴趣或要去哄着你才动的话,那你基本是没救了。
在投资领域,“复利效应”是一个知名的词语,就好比滚雪球一样,越到后期你的财富增值就越容易,当然前期总是显得那么地“默默不闻”。这也就是为什么你要“耐得住寂寞”的道理。
同样作家约瑟夫·科纳尔说过:“写作只有两件难事,开始写和不停手。”我想这对于任何事情都一样,最怕的,就在于你从没有真正开始过,和开始后就再也没有去坚持过。
玩就好好的玩,学就好好的学,工作就疯狂的工作。一个能控制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能人”。
请你远离你那“罪恶的愉悦”感!
-END-
温馨提示:本文首发于同名微信公众号:李罗伯,防走失所以还请您,同时关注简书专栏和微信公众号:李罗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