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运营?
我理解的运营,是为了帮助产品和用户之间更好的建立起联系而使用的一切干预手段。其中包括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
内容运营,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围绕着内容「生产」和「消费」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循环,持续提升和内容有关的各项数据。比如内容数量、内容浏览量、内容互动数、内容传播数,内容二次消费比例等。
比如最近负责的一款内容类的产品,有许多内容运营的方面需要思考,作为订阅类PGC的产品,内容基础属性繁杂(图片、视频、VR、FM),内容如何展现(专题?列表?频道?订阅?),如何做用户更喜欢看的内容(大尺度?多元化?内容选题如何借势热点和人物?),现有内容如何能够更容易更高效的被用户所消费,产品形态是否有必要引导用户与内容进行互动甚至传播内容等等。
用户运营,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围绕用户的新增、留存、活跃、传播以及用户之间的价值供给关系建立起来的循环。具体落实到数据上就是日活、月活、留存率、核心用户数(完成核心动作的用户)、用户停留时间等等。
比如最近遇到的问题,产品留存率低,用户总量上不去,日活趋于稳定,需要用产品功能上的拓展(基于产品定位)帮助产品冲破引入期到从成长期的临界点。那落到实际应该做什么,开源节流。开源,用户从哪儿来(微博?豆瓣?广告?合作?现有用户传播?);节流,分析数据,用户流失的点在哪里,现有积分体系是否能够刺激到用户?如何召回(短信?push?)。
活动运营,它核心要解决的是围绕一系列的活动策划、资源确认、宣传推广、效果评估等一些列全流程的项目推进、进度管理和执行落地。但是单独把活动运营单独拎出来作为一个职位的公司不多,我的上上家公司,国内著名APM公司,貌似活动运营是单独有人负责的,因为活动确实多,各种沙龙。
产品运营,它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时通过一系列各种各样的手段(活动策划、内部资源拓展、优化产品方案、内容组织等)去拉升产品的特定数据。最简单粗暴的例子,为了拉升产品中评论的数量和活跃,采用做任务的方式,用户每天评论3条以上可以活动XX个虚拟币。
比如最近在思考,一个内容类的产品如何设计玩法可以让用户增加访问深度。加强相关内容推荐?再来一瓶?
其他的特定岗位运营就不一一说明了,提一句邪门歪道运营,它指的是刷榜、刷量、伤害用户体验的方法进行运营,慎重。
(一)运营的指标
指标基本上可以说是你未来运营的方向,你通过运营需要到达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或者效果。如果你是运营的最高决策者,那你需要对这指标作出一个评估和估计,指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但是我们更多的会去关注一个运营的一线执行人员去怎么对待这个运营的指标,说白了就是怎么把这个指标细化,落地到实处。尤其是在很多领导给你指标的时候给的是一个很笼统甚至很模糊的指标,就更需要你去对这个指标进行细化和分析。
1、界定:指标由哪些分支指标和要素构成,这些分支指标和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最好的体现方式莫过于公式了,比如我需要你达成100万的利润,那你起码可以写出这样一组公式:利润=营业额-成本;营业额=销售数量*单价等,这样你就可以对这每个细的东西进行各个击破。
2、分析分支指标和要素:在你提炼出来的这些指标里,哪些是可以提升的,哪些是不能提升的,提升的成本如何,侧重点应该放在哪个分支指标或者要素上。
3、具体运营手段:在第2点的基础上,为你认为的所需要提升的分支指标和要素进行运营手段的策划,基本上也就是我们会在后续讲到的: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
(二)内容的组织
1、单片内容的组织&标准建立
这个在大部分情况下适用于在内容基数不足,初步运营时期,常用的手段是对于内容的样式、构成等进行一系列标准化的约束,通过这些约束让你的内容整体风格、阅读体验看起来更加一致、更有识别度,质量更有保障,甚至让内容生产更有效率。比如早期新浪微博制定最多只能140字的限制。
2、相关内容的聚合
做法一般是专题、话题、相关推荐、精选等,就是找一个中心点,去把n多的单篇内容聚合到一起,然后整体打包并推送给用户,由此放大整体内容的价值,也提升用户体验,这要求你要有一定的内容量级。
3、整体内容的导览和索引
当你的内容基数已经足够大了之后,用户的访问行为就不再满足于你推什么我看什么的被动模式了,更希望我想看什么,你就给我推什么的主动行为,所以此时我们就要考虑如何更好的去迎合用户的这种主动访问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内容的组织的时候,将被动和主动相结合,既要推送热门的热点内容,又要有清晰的索引和导览去引导客户寻找他想要的东西。
4、核心拳头内容的呈现
这个其实就是平头重点突出平台想要让用户看到的东西,目前大部分是采用焦点图和banner的形式进行组织。
就目前的内容生产平台的组织形式来说,基本都是会将3/4进行结合,会有几个焦点图,然后是几个明确的目录索引,如简书,就是很典型的复合式内容组织形式。如图:
(三)内容的流通
内容的流通顾名思义就是让你一定数量的内容展现在用户面前,从而让用户可以发现和消费它。分为对内的流通和对外的流通,对内的流通即在你本身的产品内部,内容可以如何更好地流通起来与用户形成匹配。对外的流通即如何通过一些机制或手段,让我们站内已有的内容可以流通到外部平台去,比如微博微信等,带来内容的传播和用户的转化。
1、对内流通的做法
1)内容运营人员的人为干预和组织,基础逻辑就是把内容展示页的维护和更新完全的交给运营人员负责,只要运营人员页面进行了更新,相应的内容就会发生变化。
2)算法的智能推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当然这比较适合用户体量且内容丰富的平台。
3)依靠用户关系和用户行为,你关注什么我给你推送什么,这也是目前内容平台里最经典的模式。
2、对外流通的做法
1)通过产品机制、运营手段等鼓励用户自发地把一些优质内容分享到外部第三方平台。
2)依赖于运营人主观挑选一部分优质内容将其分享到第三方平台。
其实这两点都离不开你优质的内容,所以综合来说,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都需要你有优质的内容去吸引用户,去给运营人员提供一定的基础。
(四)关于撬动用户参与意愿的8个指导原则
1、物质激励:以直接物质奖励刺激用户参与某个行动的意愿。
2、概率性事件: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抽奖。
3、营造稀缺感:典型的就是小米的饥饿营销。
4、激发竞争意识:如微信运动中的步数排名。
5、赋予用户某种炫耀、猎奇的可能性:考验如何正确的运用标题党。
6、营造强烈情绪&认同感:俗称打感情牌。
7、赋予尊崇感&被重视感:如小米高度重视用户对手机意见的反馈,每个反馈承诺在24小时内给予回复并给出解决方案。
8、通过对比营造超值感:最方便的做法就是多种套餐的组合,提高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