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很难想象这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看到开头时你可能觉得这是一个虚构的悲惨成长经历,看到一半时你会心疼这个原生家庭带给塔拉的不幸与伤痛,看到三分之二时发现这个可怜的姑娘开始自我救赎 开始变得独立而强大,看完全书会油然而生的对塔拉的好感和敬意,人到底要经历何种不幸才能真正强大到脱胎换骨?
1.塔拉的原生家庭
塔拉出生在一个虔诚的美国摩门教家庭中,家里的七个子女都没有出生证明,17岁之前也没有去学校接受过正式教育,因为她的父亲认为学校的都是洗脑式教育,他的子女应该接受上帝的安排。所以塔拉和她的兄弟姐妹们就留在父亲的废料厂做杂工,帮母亲在家里制作精油,塔拉偶尔的外出也是陪母亲替别人接生孩子。直到17岁时塔拉决定像哥哥泰勒一样去考大学,并且幸运地考入杨百翰大学,才开始人生第一次正式上课。
而她17岁前的生活中,充满了争吵,谩骂和暴力。父亲的偏执狂妄,母亲的顺从隐忍,哥哥的双向情感障碍症,让她的整个童年乌云密布,她的家庭也脱离了社会的主流形态。一家人总是伤痕累累,淤青,车祸,坠落,烧伤,而他们却一直用母亲的草药和精油治疗,渴望得到上帝的救赎。
你无法想象的是,不相信教育和医疗,竟然还真实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2.塔拉的大学本科生活
在2004年,塔拉像一张白纸一样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在大学这个陌生的世界里,她不知道怎么使用教科书,不知道什么是论文,她错误的认为欧洲是一个国家,以为犹太人被杀只有五六个人,在大学里她与别人格格不入,她没有朋友,她也不知道如何和别人成为朋友,也没有人愿意和一个穷傻子做朋友。她甚至不理解如厕后为何要洗手,因为她接受的教育里:洁净是虚伪,污垢才是真实。
塔拉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在巴克峰的17年她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强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驱使着她贪婪的学习新的知识,幸运的是她得到了大学教授和主教的帮助顺利毕业并且继续深造。
3.塔拉的剑桥之行和哈佛访问学者的经历
她来到英国剑桥继续保持着她的优异,因为远隔重洋就很少再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了。但是当她来到哈佛,父母的一次突然到访又一次打乱了她的生活。父亲把她看作一个异教徒和撒谎的恶魔,要求她重新皈依摩门教,接受父亲的赐福,父亲号召全家来反对塔拉的改变,甚至跟她断绝关系,塔拉在绝望中挣扎徘徊患上了抑郁症,经过一年的心理咨询才走出来,之后又写出了优秀的历史学论文,并且摘得了剑桥大学历史博士学位。
通过写出自己的故事,塔拉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人在追求革新和自我改变,教育就是自我创造,教育可以注入新的生命,它可以接受不同的声音,它可以让自己看到人生的无限可能。
4.获得与失去,努力追寻
从前和现在把她撕裂成两个人,一个被家庭捆绑束缚 不舍离去;另一个想要展翅高飞 追逐自我。摆脱无知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塔拉凭借信念和毅力,从名副其实的差生变成全优生。求学之路让她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她人生的种种可能,想要追求理想 就要舍弃原有的羁绊,在得到同样也在失去。
人到底在追求什么?才会在梦想的道路一往无前。如果你注定是飞鸟,就要飞往自己的山,塔拉找到了自己的山峰,而不是家人为她定义的山峰。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虽无法抹去,但当你达到了自己的高度,便不会再去逃避现实恐惧,因为经历而心存善意,让你学会正确的面对身边的人和事。
5.过去终究会过去,未来才有无限可能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过去的选择决定的,你选择积极乐观,幸福就会与你不期而遇;你选择悲观消极,就是对不幸耿耿于怀。就像塔拉所述: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可以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想念一个人,但仍庆幸他不再出现在你的生命中。生活不会一直一帆风顺,正是这些经历让你不断地改变一直向前,人生就像是一场修行,有的时候放下过去,何尝不是放过你自己呢?
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儿,只有看不开的人。当你放下过去这个沉重的包袱,当你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座山峰,展翅高飞,达到人生的高度,你所经历的过往种种都如云烟消散。登高望远,不幸的经历终将成为惊喜的铺垫,激励你不断去翻越自己的山,跟过去的自己告别无谓也是一种成长。生活本就不易,但总是要昂首阔步走过去,未来才会有无限可能。
经历与年龄无关,幸与不幸都有尽头。愿往后余生,眼里有光,灵魂丰盈,心中有爱,不愧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