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回流或将驱动估值体系重构,若外资持续回流,A股定价权将再度向机构化方向倾斜,市场可能从过去三年行业主导转向个股分化。历史经验显示外资更注重ROE、现金流等质量因子,好公司与差公司的估值差可能突破行业界限,需警惕部分伪成长股的价值重估。
中美投资范式差异是有深层原因的,美国市场有效性强、机构占比高导致主动基金难跑赢指数,而A股仍存在散户占比高,信息不对称等特点,主动管理通过择时和个股选择能创造超额收益。但随着注册制深化和量化策略发展,这种优势可能逐渐收窄。
国内AI投资正从算力基建向应用层扩散,大模型商业化和具身智能可能成为新催化剂。需警惕部分标的估值泡沫,建议关注真正具备技术壁垒或场景落地能力的企业。
CXO季度订单回暖验证全球创新药研发复苏,但需区分结构性机会:小分子CDMO竞争加剧,而ADC/CGT细分领域龙头溢价明显。创新药投资进入管线兑现期,关注license-out持续放量的企业。
历史数据显示汇金增持后6个月上证综指平均涨幅12%,但当前市场体量已超80万亿,需配合其他政策才能形成持续托力。重点关注ETF申购规模和国有银行股持仓变化。
若美国对华关税平均下调3%,可能直接增厚出口企业利润约1.5%,但需结合人民币汇率波动综合评估。短期利好跨境电商和新能源车产业链。
红利资产的防御性来自高股息与低波动特性。科技板块的轮动节奏可参考费城半导体指数与创业板指的90日相关性。历史5次指数级行情中券商平均涨幅38%,需同时满足,两市成交破万亿 ,融资余额增速大于20% ,IPO再融资政策松动。当前PB接近历史10%分位,安全边际充足。
金融与成长板块市盈率比价处于近5年85%分位,北上资金连续3周净买入金融股,或预示风格再平衡,可参考核心卫星策略,70%权重股与30%科技弹性品种。当前需密切跟踪6月FOMC点阵图变化 ,国内特别国债发行节奏 ,以及AI领军企业资本开支指引。建议利用波动率指数,低位时期逐步布局三季度行情。
分享点亮生活,欢迎加关注,感谢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