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这种才子佳人式的小说有些接受不了,总觉得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与想象中的差距甚远。以为《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的经典,一定是有什么过人之处,甚至突破传统的封建理教,表现了对于爱情的追求这样宏大的主题也没怎么读出来吧。以现在来看,许多故事情节很荒唐突兀,又会觉得只是文人的富贵风流梦罢了。老师曾提醒"不要站在今人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古人的行为"在当时的眼光看来私定终生确实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情。这样看来,柳梦梅与杜丽娘之间确实是幸运的,能遇到自己所中意的人并且在一起。
“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
《牡丹亭》的语言华美,有口语化的气息,可以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但是需要演唱的太多,导致故事情节看起来有点累。这也是作为戏剧的一个缺点吧。将其与《西厢记》对比,会很明显的感受到戏剧的进步。同样的才子佳人,私定终生,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总感觉更轻佻,主人公的性格都不太喜欢。而《牡丹亭》中故事人物也多了起来,人物的性格相对丰富立体些。杜太守对国家的忠心听到夫人"死去"的冷淡,因女儿行为的迂腐,还有陈留良,道姑,这一个个配角都很有趣。男女主人公虽然爱情来的莫名其妙,但是确实存在着真情,两人的感情也通过情节很好的表现出来。最后书生因为被打了好多桃条气的不认岳丈的样子真的很有趣。
虽然故事依旧有些荒诞,比如杜丽娘莫名其妙的就伤感死了,两人因为在命中幽会就相互喜欢了,三年又还魂有些出戏。如果柳梦梅中不了状元呢,这样的故事多少还是属于理想主义。但是,这样的戏剧已经相当不错了。当时那么严苛的理教,能够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甚至去突破这种束缚真的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想这也许是它意义所在的一部分原因吧。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样的爱情故事在古代读起来真的蛮感人的。人因情而显得真实,爱恨嗔痴,虽然各有缺点,但这才是这本书这些人物鲜明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