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医者仁心,医生这一职业古往今来一直存在。在中国一直以中医为主,在远古时代还有巫医一说,可见巫医是一家。古代中国医生被称为大夫或者郎中,从称呼上可见古人对医生这一职业者的尊重。
古代还有御医和一般大夫的区别,御医是给帝王,王公贵族看病的人,地位高,待遇也好。一般的大夫地位也还可以,穷人家在古代是看不起病的,好多穷人都是因为没钱看病,导致被疾病折磨。我们在看古装剧的时候,好多穷人钱不够或者没钱,大夫是不给看病的,这些人跪着求大夫,大夫都不理,可见大夫地位之高。
近现代外国医学引进来,医生这一职业被细分划。出现了医生、护士、药师等各个领域的划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普通人也有钱看病了,但是人们对医生这一职业的信任度,尊敬度都在日减。
之前我在急诊科上班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一些人。几个喝得醉醺醺的小伙子,抬着一个满身是血的人来,大声得喊叫着:“医生、医生赶紧救人,”“对不起,我们是急诊内科,外科病人我们看不了,麻烦你们直接去外科看。”我回答说。说完我变指路给他们让他们赶紧去外科,“你们这是什么急诊科,连看个病人都看不了”甚至更粗暴的话都骂出来了,在这我就不说了,我也忍了,毕竟他们心急我理解,如果我态度强硬,估计会跟他们吵起来。
在急诊科上班那几年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些时候我们很忙,别人来问点什么,真的没多少耐心,好好回答,可能别人就会觉得这些医生护士态度不好。有些时候我们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忍着嗓子快冒烟的痛苦,还要跟病人交流,这样的痛苦又有谁理解我们。
最近我一直在看与别人沟通交流方面的书籍,我们做为医护人员确实嘴笨,没有销售人员那么好的口才。其实不是我们不想好好说话,是我们没太多时间好好说话,当我们忙得又饿又累的时候,还要硬撑,想想如果是你,你会有多少时间来想,如何去说话这件事,大多数人表现的都是真性情而已。
后来我来到精神病医院,我说话学会了柔软,学会了留有余地,因为我接触的人,都是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如果你态度过于强硬,会激发他们做出好多过激行为,如冲动伤人,自伤自杀等。
之前也看过一些杀医伤医事件,有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医患之间交流不好发生的,也就是没好好说话,如果大家能好好说话,多解释几句,也许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了。
我大姨跟我讲起,有一次她带我表妹去看病,遇到那个态度特别差的医生。起因是这样的那个医生看病看得很好,难免找他看病的人多,大家排队的时候,有人插队争吵起来,这医生看不过去,大声吼几句,当时大姨就在那医生旁边,医生吼的声音大,把大姨吓坏了,事后大姨说起都觉得心里一颤。大姨说要不是那个医生医术精湛,她都不想再找他看病了。
大姨说的那个医生我也认识,之前陪朋友去他那看过病,他那确实每天人都多,地方又有点小,这样一天下来,医生心情难免不好,想让他好好说话,就有点难了。
在医院我也见过那种态度一直都很好的医生,他们对每个病人都和蔼可亲,就像是没有脾气的人一样,他们把每一件事都处理得挺好,病人也乐于找他们看病。
医生、护士、患者之间好好沟通,好好说话真的很重要,有时候多说一句,多解释一下,也许可以减少好多不必要的麻烦,我们不是不懂得如何去沟通,而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如何以一颗静谧的心来处事,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