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1

1.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是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王羲之创作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颜真卿创作了“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苏轼创作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行书,代表书法家是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

楷书,代表书法家是颜真卿,代表作《颜勤礼碑》;

草书,代表书法家是张旭,代表作《古诗四帖》。

2.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做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一更:19~21点

二更:21~23点

三更:23~1点

四更:1点~3点

五更:3点~5点

3.中国古代四大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和《农政全书》

《汜胜之书》,西汉汜胜之所著,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所著,是中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所著。

4.《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所著,是中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徐霞客游记》,明末徐宏祖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

5.画家

顾恺之,人物画代表画家,东晋时期,作品有《女史箴图卷》和《洛神赋图卷》。

阎立本,唐代,《历代帝王图卷》、《步辇图》。

吴道子,画圣,唐代,《送天王子图》。

6.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河南登封市的崇阳书院、湖南长沙市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市的睢阳书院(也说应天府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9.中国古代传统思想

道家:老子、庄子

儒家:孔子、孟子

8.科举制度:

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明清的科举考试有四级,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院试及格后为秀才,然后可参加乡试,乡试及格后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举人参加会试,及格后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最后参加殿试,被录取后成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

若一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为第一,则称“三元及第”。

戊戌变法(1898年)只是主张废除八股文 ,改革考试制度,而不是废除科举考试制度,科举制度的废除直至1905年才完成。

9.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分别是四大菩萨文殊、普贤、地藏、观音的道场。

10.年龄的称谓

垂髫(tiáo):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少女十三四岁

束发:男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男子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命:五十岁

古稀:七十岁

耄耋(mào dié):八十岁

鲐背(tái bèi):九十岁

期颐(qī yí):一百岁

11.成语与人物

(1)春秋战国

围魏救赵,孙膑;纸上谈兵,赵括;退避三舍,晋文公;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2)秦汉

指鹿为马,赵高;一饭千金,韩信;背水一战,韩信;约法三章,刘邦;暗度陈仓,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破釜沉舟,项羽;十面埋伏,项羽;孺子可教,张良;成也萧何败萧何,韩信;凿壁偷光,匡衡;投笔从戎,班超。

(3)三国

三顾茅庐,刘备;刮目相看,吕蒙;乐不思蜀,刘禅;才高八斗,曹植;望梅止渴,曹操。

(4)宋代

程门立雪,杨时;胸有成竹,文与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古代文化常识(自编) 一 、【古代典籍文化常识】 四书、五经、六经、《春秋》、春秋三传、十三经、风骚、乐府双壁 、...
    一路春光一路歌阅读 845评论 0 1
  • 儒家“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是一个社会人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
    一路春光一路歌阅读 2,998评论 0 7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590评论 16 22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20评论 0 11
  • 可爱进取,孤独成精。努力飞翔,天堂翱翔。战争美好,孤独进取。胆大飞翔,成就辉煌。努力进取,遥望,和谐家园。可爱游走...
    赵原野阅读 2,796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