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乡侗寨里的汉文化古城

己亥末,庚子初,“新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席卷神州。新媒体、自媒体谆谆告诫,“少出门,不聚会,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流行病学专家罕见的成为超级“网红”,口罩取代“爱马仕”蝶变为新春最暖心的奢侈品。为助力疫情防控,不给祖国添乱,多数人只得自觉在家闭门修身。

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政府倡导复工复产,“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在严控疫情的态势下,确保防疫、生产“两手抓、两不误”。承蒙单位征召,收拾行装,逃离小区,开赴“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的贵州黔东南(州)。

贵州是疫情低风险区,高速公路畅通无阻,但在沿线服务区如厕公共卫生间、进小卖部购物都需要用手机扫描“贵州健康码”。与成都、重庆、昆明等全国其他地方设“红黄绿”三码而必须持“绿码”通行的做法不同,贵州健康码总共有五种颜色,分别用“紫、红、橙、黄、绿”对应匹配“医院隔离、集中隔离、居家隔离、自我观察、正常通行”五种管控措施,其中“黄码”和“绿码”都可以不用隔离,经测量体温正常可进出社区(小区)、村寨和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2月29日,四年一回,这是奥运会和世界杯级别才有的礼遇。今年多出来的一天,在这天赐的日子里,工作队一行人持“黄码”从苗岭明珠、黔东南州首府凯里出发,驱车经沪昆、天黄、松从高速公路,尽情赏阅沿途苗乡、侗寨、自然风光。两个多小时后,在新化收费站下道,右转驶入县道850,约6公里快到国道242线平交路口时,一座融入苗、侗、汉文化的寨门跃入眼帘,门洞顶部有《文化苦旅》作者余秋雨手书的“隆里古城”四个大字(图一)。寨门的两侧是几个连绵的小山坡,据说有五个,人称“五马坡”。

图一、隆里古城新寨门

那五个小山坡宛如五匹骏马,从黎平方向奔腾而来,卷来的山脉横展成一大平坝溜入隆里古城东门,这是古城的“龙脉”之源。春天到来的时候,五马坡上,枯木吐绿,芳草如茵,别有一番滋味,因此得了个“五骢春晓”的美名。

时已至午后,工作队人车进驻锦屏县隆里古城新区,置景观工程项目部于新区“农家园民宿”。

隆里,是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698-757年)被贬之地,归属唐武德七年(624年)设置的“龙标县”。王昌龄因一首《梨花赋》而遭人中伤,被朝庭贬谪龙标尉,故又称王龙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是唐代诗仙李白(701-762年) 听闻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所写的诗句。当年王昌龄来到隆里,为开化教民,创建龙标书院(图二)。其谪居期间,传教授学、变革民风颇有德行,为隆里的文化繁荣夯实了基础。仅明清两代,龙标书院就培养出进士3人,举人18名(含武举2人),贡生60人,入仕为官知县以上的15人。因此,“进士及第”的王昌龄被当地人尊称为“王状元”。王昌龄在隆里住了多久不可考,历史没有过多记载,后人为纪念他,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修建了“状元祠”,又在其旁边的龙溪河上用大青石砌成了“状元桥”,还有乡绅为他建了一座衣冠冢,称“状元墓”。王昌龄,字少伯,近期隆里人在龙溪河岸又集资修建了“怀伯亭”,以表缅怀先贤之心。

图二、龙标书院

隆里,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屯兵之地。明初洪武十一年至十八年(1378-1385年),湘、桂、黔边区的侗族人民,在吴勉(1334-1385年,侗族,元朝末年五开卫即今黎平人)的领导下,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吴勉在斗争初期取得节节胜利后,联合侗族各部自称“铲平王”,古州(今榕江)一带十二个长官司(土官世袭的地方政权)均响应之,其队伍迅速发展“号二十万众”,声势震惊整个侗族聚居的湘、桂、黔边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楚王朱桢为镇压吴勉起义,调集江南九省共30万官军进剿。上黄(今黎平中潮一带)一战,内奸背叛,起义军失利,四万余人惨遭杀害,吴勉及其子吴禄被俘,被解送京师南京英勇就义。此段时期,朱桢在隆里(当时称龙里)设守御千户所(图三),隶属于湖广都司五开卫(今黎平),遣派1000余名调北征南的江南官兵受命屯垦戍边镇守于此,同时兴建古城。明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为镇抚苗疆再次修筑古城,迁江南九省富户入籍落户,并加驻1000余官兵充实千户所。小小的一个卫所,很快形成了“城内三千七,城外七千三,七十二姓人,七十二口井”的中兴局面。隆里原名龙里,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取“隆盛之意”把“龙里”改为“隆里”。隆里古城经过600多年,形成一个以汉人为主的集军事、村落为一体的古城镇。2004年被列为国际生态博物馆,2007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列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2018年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

图三、隆里守御千户所

隆里,是中国工农红军两次经过之地。1934年9月,红军第六军团从新化沿放浪冲方向进入隆里,以口头、标语和传单等形式向群众宣传革命主张,赢得群众支持;同年12月20日前后,中央红军一支部队从黎平敖市方向进入隆里,红军在龙标书院前搭台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打土豪分田地和北上抗日等革命主张,晚上还和古城群众举行联欢晚会,红军离开时,群众敲锣打鼓、鸣放鞭炮送出北门,红军取道状元桥,往婆洞向遵义挺进。红军之两过隆里,与古城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遗憾的是,现今遍寻古城内外,找不到一丝证明红军两次经过的痕迹。即便是久负盛名的龙标书院门前,也没有标识标牌标注红军曾经在此召开过群众联欢大会。只是在古城东门外广场的路边角落,有一块锦屏县人民政府2006年9月18日竖立的石碑,上面刻有“红军长征过隆里简介”(图四),这是仅有的红色注脚。

图四、红军长征过隆里简介

隆里是为数不多的贵州坝子,连绵起伏的山峦,绕城流淌的河水,完美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其地形地势与平川沃野的明朝开国都城——南京,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屯戍的江南官兵于是就照着南京的建筑搬来了一座方方正正的城。隆里古城近似正方形,城垣始建为泥土夯筑,明朝天顺元年(1457年)改以卵石框边。

全城设东南西北四道城门,东门为清阳门,又名戍门,明代建有三层高戍楼,清代改建鼓楼祀神,原有两道城门,外门已不存留,是隆里标志性建筑。东门主要是作为官员、军队等进城之门,取“紫气东来”之意。

南门为正阳门,设置了内外两道城门,即在门洞前筑有一堵围墙,不明就里的人以为是一条死胡同,其实出门洞转九十度弯再出一道门就能到达城外。这种明阻暗通、虚实结合的布局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当地人管它叫做“勒马回头”。南城门的外门向东南“祥迎五马”(五马坡位于东南方),故称“正阳门”。

西门为迎恩门,同样设置了“勒马回头”式的内外两道城门,因为明清时皇上的圣旨下达,多是从洞庭湖经清水江及支流亮江河逆龙溪河自西而进,在此接圣旨并叩谢皇恩,故称“迎恩门”。

北门为安定门,古语中“北”、“败”音相近意可互通,而“败”字无疑犯了兵家之大忌,故北门常年闭门不开,是名副其实的“安定门”,门上修云霄庙,供奉黄河女神以镇水。为便于军民逃避战争劫难,在旁边的东北角开设一个便门连接地道通往城外。

古城的城垣上设有跑马道(图五),便于东南西北各城门间的调兵遣将,快速响应,机动作战。

图五、城垣上的跑马道

古城内部从设计到施工都严格遵循当时的作战需要,至今600多年,城内格局依然完整如初,是一座亦兵亦农、能战能防的军事城堡。街道20余条,全用鹅卵石立面铺成花街路面,镶嵌出各种图案。城内以坐北朝南的千户所衙门旧址为中心,往东、西、南三面分别开三条主街(北门常闭而没有北向主街),以“丁”字街道结构作为主要轴线。城中不开“十”字路口,缘由还因“十”与“失”谐音,作为军事城堡,其为禁忌,而开“丁”字,寓意“人丁兴旺,城池永固”。这“丁”字布局,使城堡像一座“迷宫”,明白的人知道路往两边延伸去了,初来乍到的人,还真以为那“丁”字口就是路的尽头。

东街称来龙街,西街叫仁寿街,尤以南街最特别,名蜈蚣街。南街全长93米,宽8.5米,鹅卵石铺就成一条巨大的蜈蚣图案。蜈蚣头朝上(观音堂即隆里守御千户所方向),脚朝下(南门即正阳门方向),蜈蚣背宽2米,脚长2.5 米,共56只脚。蜈蚣街的得名,来源“脚踩吴三桂”的传说。“蜈蚣”即“吴公”,指“引清兵入关”的平西王吴三桂。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庭废除卫所制后,吴三桂派员到隆里所收缴千户所官印,变军户为民户,从此当地人失去了军籍身份,因而非常痛恨吴三桂。由于“蜈”与“吴”同音,后来当地人在整修街面时,砌成一条蜈蚣图案(图六),旨在使千万人、千万年用脚踩吴三桂,使其永世不得翻身。

图六、蜈蚣街

古城的民居建筑大多还保留着汉文化的特色,其建筑形式、艺术手法均具明显的徽派建筑特征。民居大门上挂有标志着屋主籍贯、身份的匾额:“苏湖世第”表明先祖来自太湖之滨的苏南浙北;“会稽第”表明先祖来自绍兴地区;“济阳第”表明先祖源自山东地区;“关西第”表明先祖来自陕西关中以西地区;“雁门第”表明先祖来自山西雁门关周边;“耕读第”表明,农业劳动与挑灯夜读两不误;“书香弟”意取文化之家,读书之族,以知书识礼为立家之本;“科甲第”原为江姓住宅,江氏祖先江有本是科举出身,中进士,官至知府,其后裔改住宅为“科甲第”,取科甲隆盛之意。民居内每户必有一后门,且后门户户相通,目的是为了军人家眷躲避战火,战事来时家家互相通告,由后门撤离至安全地带。

许多明代屯军家庭经数百年繁衍生息,已发展成较大的家族,建立了宗祠。古城中的宗祠都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均始建于清代。江氏宗祠,砖砌牌坊式门楼书“将军第”,以显示先祖获封“武略将军”。其它如东王宗祠、所王宗祠、西王宗祠(图七),都属于王姓家族。古城内的江氏、王氏等古宗祠,由国家拨款与家族集资、捐资对其牌楼彩画、雕刻、围墙、地坪及祠内木结构等逐一维修,并逐步将各家族的迁徙、人物等史料整理列展祠中。

图七、西王宗祠

王姓是隆里所的第一大姓,其先祖王祐(923-986年),大名府莘县(今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人,宋太祖赵匡胤时期任监察大臣。王祜秉性耿直,本应做丞相的他,仕途异常坎坷。直至宋太宗赵光义(赵匡胤之弟)即位后,64岁的他才出任兵部侍郎,但任职一个多月就病死了。壮志难酬,王祜心有不甘,他生前观察次子王旦聪敏过人,前程可喜,便亲手在自家院中栽植槐树三株,十分自信地预言:“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据史料记载,周朝宫廷外植有三株槐树,百官朝见天子时,众臣之首的太尉、司徒(丞相)、司空(御史大夫)“三公”皆面槐而立。为此,周朝至宋朝“三槐”代指“三公”。王祐植树30年后,王旦果真做了丞相。随着王祜手植三槐故事的流传,宋朝以后,“三槐”几乎成了王姓的代称。

隆里古城有几支王姓,分别是源自江西的东王氏、源自安徽的所王氏、源自山西的西王氏,均称“三槐”王氏。王氏自明初屯军始到隆里所,繁衍至今已24 代,计600多年。

西王氏在隆里所是最早出名的,其先祖隆里人王大臣,在明隆庆元年(1567年)赴长沙应试,中丁卯科第13名举人,成为黎平府辖区的开科中举第一人,其后裔取堂名为“开科第”。西王氏是隆里的书香之族,诗书传家,代不乏人。

隆里古城号称有“七十二姓人、七十二口井”,可以想象当时人烟的稠密、市井的繁荣。古城的地下,盛满了龙溪河渗入的水,于是当地人就凿井取水,这些井有公用的,也有家庭私用的。七十二口水井分布于各街巷和宅院,开挖这么多的水井,除了解决饮食、洗浴和消防需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考虑到军事上的需要。一旦城堡遭到围困,长时间的对峙,粮草和水源是“命门”,隆里四周良田千亩,种一年可以吃三年,但水源必须在城内就地解决。遍地水井,就不足为奇了。绕城走一圈,随处可见有“名”的水井:西街靠古城中心有一口井,因为是姓董的人家所开,故称“董家井”;千户所衙门内有口井,称“太极井”;官街上的一口井,称“官街井”。

隆里流传下来的文化,以汉文化为主,同时也融合周边苗侗民族文化元素,以玩花脸龙、唱汉戏、吟故事最具代表性,被誉为隆里古城的“三大瑰宝”。

花脸龙的起源,据当地《龙标志略》记载,是从宋太祖赵匡胤建功立业后《蓝季子会大哥》(又名《戏皇嫂》)一则戏的传统故事演化而来,明代屯军时带入隆里,清代臻于成熟,传承至今。现在,隆里设立有花脸龙脸谱传习所,为古城内外热爱花脸龙脸谱的学生、成人等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为近百名学生提供古城文化、艺术方面的学习机会,开设有舞蹈艺术班、花脸龙美术班、花脸龙表演班、书法国学班等各项主题班。在千户所衙门门前的清代古戏台(图八),逢年过节都会有“花脸龙”表演。

图八、古城内的清代古戏台

隆里的古建筑群,因明代在此设置“守御千户所”而形成,基本保存明清建筑风格,包含城内街区、民居、宗祠、庙宇、书院、城墙和城外的桥梁、寺庙等建筑,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2013年3月5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凭这样的重量级名头,就能引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说至此刻,应该在古城找找“茬”了,否则,七、八十天算白住了,也不利于今后的“回头看”。

在标志性建筑青阳门外,竖立一块10平方的原石剖面,上刻“隆里古城简介”,言“古城东西长二百一十七米,南北宽二百二十二米,周长一千五百余米,平面总体呈长方形布局”。人们的基本常识是“长”应大于“宽”,“长217米,宽222米”?在长宽尺寸几乎相当时,应该说是一个近似正方形,偏要说成“平面总体呈长方形布局”?况且这四条边长相加,永远得不出“周长一千五百余米”的结论(图九)。

图九、隆里古城简介石刻

同样在青阳门外广场,两周前举办“五一”庆祝活动,宣传主题为“隆里古城634寿诞”“致敬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图十),就是说隆里古城有634年的历史了。如前所述,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即公元1385年,今年已是2020年,不需要计算器也能算出应为“635寿诞”,也许都是新冠肺炎惹得祸。

回归主题:隆里古城,苗乡侗寨里的汉文化古城,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原味生态、民风古朴,古城不收门票,真的值得一游。这里有枫桥式的公安派出所,夜不锁门、治安良好,龙标书院、生态博物馆(疫情期暂闭馆)、隆里守御千户所等主要旅游景点免费开放。最重要的一点,这里是疫情期间的世外桃源,出门不需要戴口罩。

最后,用本地的广告词收“句号”,“我在贵州等你,等你在隆里相遇”。


二〇二〇年五月十七日

于隆里古城新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13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69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1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3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2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81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8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19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79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2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1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4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1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