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我女儿一出生,我就被人家看不起,说我没本事,人家跟我同一个月生孩子,别人家生男孩,只有我生女孩。从那时候起,我就立下心志,一定要栽培好女儿,要比那两个男孩子有出息。
我女儿小时候,因为要照顾弟弟,别家的孩子可以去读幼儿园,是从小班、中班、大班读起,而我女儿只上了一学期幼儿园大班,便去读小学了。
女儿从小知道母亲赚钱很不容易,就很乖,很懂事。她从小学开始就很喜欢读书,很珍惜读书的机会,每天放学后都会很认真地做作业,还要帮我照顾弟弟。那时候,我们大人顾着赚钱,没时间辅导她学习,但她自己一直很用功。在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她考了全班第一名。因为成绩很好,学校还奖励她二十元奖金,那时候的二十元能买很多东西。学校还到我们家门口放鞭炮,以此来鼓励她。
那个年代的村小学,有很多华侨捐建学校,捐资助学,学校就会在期末考试后,到获得年级第一名的学生家里去发奖状和奖品,并在学生家门口放鞭炮祝贺,希望他们再接再厉。我女儿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班里的尖子生,考试考得好,得到很多奖品和奖状。
女儿初中毕业,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泉州五中,市教育局还奖励她一笔奖学金,以此鼓励她。高中三年,她的成绩也都稳步提升,高考时,她发挥得很好,就又从泉州五中考到上海同济大学。女儿没让我失望,是我的欣慰。
那一年,女儿考取了上海同济大学。当要开学的时候,我们发现路是那么遥远,从泉州到上海要坐24个小时的火车,不能直达,还要到厦门中转。我们不放心她自己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担心路上没人倍伴她。我丈夫就说要陪她去上海报到,我还买了一套新衣服给丈夫穿,让丈夫陪同女儿,一起去大学报名注册,顺便看看她的学校、宿舍怎么样。
那时,刚好我们村里有个女孩子,也是在上海读书。她已经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读了两年书,我就和女儿到她家,问她能不能带我女儿一起去报名?她说,可以啊,她很热情,一下子就答应了!当时我很高兴,因为女儿从来没有去过上海,人生地不熟,容易走迷路,能有一个熟悉的人带路,我也比较放心。
当时我丈夫坚持要送女儿去上海,顺便到学校看看,我们比较放心。但女儿很懂事,她怕她爸带她去,饭店里只有我一个人,会忙不过来。女儿心疼我,怕我累坏了,所以就不让她爸带她去。她自己一个人,跟着同村的女孩子,就去上海报名入学了。
那个女孩子很热心,带着她坐长途汽车到厦门,再坐火车到上海。她们去的比较早,因为新生注册报名要比老生开学晚一周。在那一周里,我女儿都和那个女孩子,住在华东师范大学。每次打电话,她都会把自己的情况和我们说,我们听了也很高兴,就放心了。
我女儿很善良,也很有爱心。有一年,上大学的女儿,放暑假回家。那一天,也是下雨天,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婆婆,站在我们饭店门口,全身被雨淋湿了,浑身脏兮兮,像个乞丐一样。
女儿看到那个老婆婆的样子,就跑过来跟我说:“妈妈,那个老婆婆好可怜,要不我们把她叫进来,打一碗饭给她吃?”当时,我看了一下,那个婆婆全身实在是太脏了,有些犹豫。但我想,女儿这么有爱心,我这当妈的要支持她,要给她树立好榜样。出门在外,我自己也碰到过好心人帮助我的经历。
于是,我就答应女儿,让她把老婆婆叫进来,先打一大碗饭给她吃,再舀一碗菜汤给她喝,最后装一碟菜给她下饭。我是经营快餐店,很方便。后来,我女儿看到那个老婆婆一边吃饭,一边身体发抖,可能是因为她全身都湿了,才会发抖。女儿就跟我说:“妈妈,我们拿一套衣服借她换一下,好吗?”我说:“可以啊!” 我就拿我的衣服给老婆婆换上。
女儿就拿着我的衣服,带老婆婆到浴室里面,帮老婆婆洗澡,给她换上干衣服。当时,女儿还要帮老婆婆洗那套换下来的脏衣服,我刚好有空,就帮女儿洗了老婆婆的衣服。女儿还找了一根竹竿,把老婆婆的衣服挂在上面。当时饭店里有几个大媒炉,女儿就把衣服放在煤炉旁边烤干。
到了晚上,那个老阿婆还不走。我们问她是哪里人,她也说不清楚,一会儿说这,一会儿说那。我们也联系不上她的亲人,她好像是得了老年痴呆症,又好像是走迷了路。那天晚上,我就让女儿再给她晚饭吃,等我们要关店的时候,我将一张塑料靠背椅放下来,变成一张床给老婆婆睡觉,拿了一条被子给她盖。
到第二天,老婆婆睡醒了,人比较清醒,就要走。我们让她吃过早餐再走,并把我的那套衣服也送给她穿。老婆婆的那套衣服还没晒干,我们就把它放进袋子里,让老婆婆带着回去。老婆婆很高兴,她说昨天是走迷路,今天头脑比较清醒,就知道回家的路了。
看到女儿有爱心,我也为她高兴,相信她以后走出社会,也会碰到好心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