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中国每天有1万以上的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就有7人。大的综合性医院的多数科室的多数床位,收治的都是癌症病人。
为什么癌症突然这么多了呢?
你可能会说是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工作压力、生活方式等等。对,这些都是问题。但这些都不是癌症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美国杜克大学李治中博士一直坚持做癌症科普,他说得非常好。他说,如果把全世界国家按照癌症发病率排队,癌症发病率最高的都是环境非常好的欧美国家,中国连前几十名都挤不进去。
你现在还会认为环境是主要问题吗?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癌症发病最大的危险因素呢?
癌症最大的危险因素是随机错误。
还记得18讲里那六个癌症形成的六个原因的第一个是什么?图纸错误,癌症必须先有基因突变,这点是共识。2017年《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他们对常见的32种癌症的基因突变,进行了风险因素的分析。
结果出人意料,癌症基因突变最大的危险因素不是环境也不是遗传,而是随机错误。
图纸怎么会出错的呢?我在最新的《生命视角》这本书里看到生命学家理查德·伦斯基做的大肠杆菌的实验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这个实验是从1988年开始做的为期十几年的实验,为什么选择大肠杆菌呢?因为大肠杆菌有以下两个特点:
1、大肠杆菌繁殖得特别快,20分钟就是一代
2、冷冻的大肠杆菌,不管冷冻多久,再解冻都是活的,方便保留活体样本。
过程我就不叙述了,大家感兴趣可以去找这本书来看,非常值得研读的一本好书。
这里有几个发现对我们如何理解图纸错误有帮助:
1、实验里把出生一样的大肠杆菌分成了20组,同样的生长环境,但是长大之后的大肠杆菌在演变的路上却会分道扬镳。
2、实验进行到15年之后,有一个种族的大肠杆菌竟然能够消化柠檬酸了。柠檬酸在营养液中一直都有,但是大肠杆菌一直不具备消化它的能力。追溯发现,这个能力来自于种族祖上多少代的一次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又在演变中跟其他的基因相结合才具备这种能力。
演变是有诸多条件才发生的,突变是多少代的变化产生的,不可捉摸,跟撞大运一样,而且运气在某些程度上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是不是大大突破了我们的常识?现在的研究发现,引起癌症基因突变的因素中,最主要原因是染色体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错误,这个因素占到了66%。而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加一起只占34%。
真正的危险是随机错误。
比如骨癌的基因突变:随机错误占了99.5%,遗传占0.5%,与环境因素完全无关。这几年国内高发的甲状腺癌,随机错误占98%,遗传占1.5%,环境因素仅占微不足道的0.5%。还有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脑部肿瘤、前列腺癌、睾丸癌,这些癌症的基因突变中,随机因素都占到了95%以上。
什么意思呢?
即便我们没有环境污染,没有不良嗜好,生活方式非常健康,这几种癌症还是有很大可能发生。
要想避免癌症,一选好父母,研究表明一些罕见的儿童癌症,乳腺癌和结肠癌,遗传性尤其高。家族里有患以上疾病比没有患以上疾病的人,患病率高20到30倍。但是,这点我们没得选,因为我们一出生就已经确定了我们的父母是谁,我们身上已经携带了他们的基因。
二,英年早逝。我在上篇文章里开玩笑说我们现在看到的癌症越来越多,是我们寿命越来越长的缘故,其实这不是玩笑,这是事实。衰老,意味着细胞内环境和调节能力都在恶化。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激素和局部调节,同一切适应性功能一样,在成年末期效率都会降低。细胞本身会衰老,而且随着心血管、消化和排泄系统的老化,细胞得到的营养和其他必要物质越来越少,甚至清除有害废物的效率也越来越低。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就是,它的生长和分裂也无法得到很好的调节了。还记得上边那个实验吗?细胞繁殖的代数越多,产生突变的可能性越大,异常生长逐渐变得更加普遍,而且更加不受控制地散播开来。癌症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数据显示,40岁以上的人患癌的机率会成指数性倍增,85岁患癌的风险高达36%。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科学理解生命和癌症的关系呢?咱们尽量让这个老朋友离得远点,尽量晚点来,能不来最好,真来了,也不怕。
第一条建议是,预防为主,去除致癌因素,改变生活方式,仍然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患癌风险。
尽管癌症基因突变的最大危险因素是年龄,但是咱们也不能就这样等着。基因突变只是癌症发生的一个环节。即使基因突变,也未必发生癌症,人体还有强大的免疫系统。保护免疫系统,减少慢性感染,仍然可以预防大约40%左右的癌症。
降低患癌风险的科学建议包括:
戒烟、戒酒、减肥、多运动、多吃全谷物食品、蔬菜、水果、豆类,杜绝糖、少吃红肉(比如猪肉、牛肉、羊肉),这是改变生活方式。一旦你患病,你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你一定想着的是原来的生活方式给了癌细胞生长的温床。
避免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幽门螺旋杆菌、HPV病毒感染。已经感染了,要治疗或者定期复查。
第二条建议是,定期体检,重点进行疾病筛查。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不是每个人都有癌症,但是每个人一定有癌症之前的病变。知道自己的家族病史的在体检时可以做重点筛查。
第三条建议是,既然咱们越来越长寿,那就应该接纳癌症,和它和平共处。
癌细胞就像是“坏车”,但是社会上永远做不到没有坏车,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把坏车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这个社会的和谐有序。
具体到人体上,既然咱们体内的细胞每时每刻都有发生癌变的可能,那么咱们能做的,就是保护自己的人体免疫,控制癌细胞的数目,让它别“作乱”。
即便不幸得了癌症,也要学会与它共存。赶尽杀绝不可能,只要把它们抑制在安全数量下,我们照样可以健康生存。
癌症并不等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