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最大的好处就是有机会跳出三界外。这个三界就是生你养你的土地,你熟悉的生活环境,你自己的家或父母的家。
跳出来后,你就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审视曾经赖以生存的土壤,再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去观察即将融入的新生活,虽然这个融入程度,因人而异。
这样,你就可以站在另外的角度去看世界。这个角度有多重要,当你看到一个完整的世界逐渐显现出来就会自有感慨。就好比坐飞机,飞在空中俯瞰大地,才能看得清一座山的形状。
你恍然大悟,原来你所在的“山”既不是一重岭,也不是一座峰。你置身其中的是一座“山”,山的模样就那样,不声不响地摆在那里。你只要出示给他人看,解释给他人看,别人相信还不相信,那是他们的事。
但如果因为看到的仅仅是岭或峰,死活不承认山的存在,还和别人没完没了地辩论高低,这样的人当然愚蠢。
我在国外居住的几年里,身为移民,感受到移民的种种不易。来自黎巴嫩、科威特、韩国、印度、新加坡、越南、墨西哥、印度尼西亚、阿根廷这些国家的老百姓,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在远离家园的另一片土地上要克服多少外在和心理上的困难。
移民的艰辛,不仅仅是气候、饮食、语言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更多的是心理,在文化差异带来的种种撞击中经历心理上的跌宕起伏,甚至连根拔起,这种巨大落差的适应需要的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十年二十年。
因为这种感同身受,我学会尊重“少数民族”的差异。我有多希望别人特别是本地人能够理解我尊重我,我就有多努力去理解那些和我“不一样”的人,并心平气和地尊重这些“不一样”的想法和做法。
有些加拿大人没有去过中国。他们无法理解来自这个国家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文化或行为表现。面对这些不习惯,他们表示不喜欢。他们的视野太狭隘了,他们只认同他们自己的文化。我对这样的人有成见,觉得他们虽然长在一个富裕的国家,但他们的思想其实很保守落后。
我带孩子出去游玩,名胜古迹渐渐淡忘了,但在记忆里,那些不一样的问候,奇特的食物,有趣的习惯反而给我们留下了亲切的印象,那些可爱独特的风土人情总让我难忘。
我走过那片国土,看到那个国家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我的孩子无疑更看在眼里。是不一样,而不是“相同”或“类似”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个印象成为那个国家的标签。
也许这样的走马观花无法让人体验深刻,但走过一圈,看到不同的生活形态,我突然觉得地球上的人原来如此不同,原来可以不同。因为这个不同,我才走出去看他们,也正因为这个不一样,才吸引他们来看我们。
这个“不一样”是复杂的,需要视野去认知,需要智慧去应对。这个不一样带给你的可能是新鲜刺激好玩,也极可能是各种陌生尴尬及不舒服。
这个世界和你的世界不一样,不为你而运转。
这个世界有如此多的不同,你能否理解那诸多不同背后的渊源和背景?你能接纳怎样的不同?
在农村,看到妈妈在饭桌旁给孩子把尿,你会皱眉吗?在北美,别人包头带面纱你回头看吗?坐在你身边的印度人用手抓饭你是否恶心?在中国,挤地铁你会认为大家不礼貌吗?吃面条到底是吃出声还是不出声好?这些生活习俗是小事,那么,不一样的性行为呢?小众的婚姻形式呢?非主流的价值观呢?另类的思想呢?
多元,令人害怕也令人好奇,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只有多元,才有变化,才有碰撞,才有精彩。
都一个面孔,那叫克隆。
那叫批量。
那叫死气沉沉。
多元,简书能做到多元吗,真正的多元?简书的作者能带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吗?简书的读者面对缤纷的杂象能不花容失色,并欣赏这个杂象带来的多元之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