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壹默了然
01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根据人们交往关系的不同程度,为人际交往划分了四种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众距离。
每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一般来说,关系越密切,个体空间的范围划得越小。
你会怎么称呼你的好友呢?从你的称呼中,可以看出你对好友的亲密程度,以及你们之间处于哪种距离。
那么,你的好友又怎么称呼你呢?举个栗子~
02
我曾有过一个好友,我们之间经历了从亲密距离至社交距离的流转。
亲密距离:TA叫我默默
一开始,TA亲切地叫我默默。
这种距离是人际交往中最小的间距,关系可比作密友。
个人距离:TA叫我壹默
后来发生矛盾了,TA开始叫我壹默。
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关系可比作好友。
社交距离:TA叫我小蒋
最后一次交流,TA居然叫我小蒋。
这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公事上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
都说,距离产生美。有距离,不一定美;没有距离,肯定不美。君子之交淡如水,人际关系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力戒刨根问底,挤压别人的心理空间。
然而,人最怕从熟悉到陌生,那段日子,我的心中始终涌动着一团失落,心神不宁。我有些承受不了这种反差了,为了避免看到有朝一日,我们之间的关系滑向更远的公众距离(这种距离人际沟通大大减小,很难进行直接交谈。),我选择了告别。
我曾有两个心愿,你在身边,在你身边。从拥挤变距离,再到离开,那种感觉我无法给你描述,你若能懂最好,不懂也没关系,时间会把你我都变成了回忆。
03
《挪威的森林》里的有段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对话:
“你喜欢孤独吗?”她托着腮说道。“喜欢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吃饭,上课的时候一个人坐得远远的?”
“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想勉强交朋友。要真那么做的话,恐怕只会失望而已。”我说。
“哪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喜欢失望罢了。”村上春树的这句话流传甚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我以为,这句话给交往界定的前提是“非诚勿扰”。
这个世界还是有真正喜欢孤独的人,他们喜欢不被打扰的生活,虽然程度各有不同,喜欢到极致的可能很少。
还有一些嘴上说着喜欢孤独的人,大概是受了伤害,得到了太多失望,想要保护自己罢了。他们不喜欢孤独,可是更讨厌和别人在一起时无法沟通的失望。对别人的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与其最后会失望,不如选择孤独。
最怕就是,你全情投入了一段感情,和人交心,最终发现你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幻觉中,你喜欢的他,只是想象中的他。其实你俩喜欢的东西不在一个点上,是两个世界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是对彼此有期望的,总是希望得到对方回应的。世上没有完全合适的两个人,磨合期的互相迁就,互相包容很重要,也是必经之路。然而,当你在一个人面前的言行越来越卑微时,你就应该离开他。你要先爱自己,才会有能力去爱别人,也才会有人来爱你。
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所谓理解,通常不过是误解的总和。你无权要求别人怎样,但是你可以选择离开。你无力指望别人能如你所愿,但是你可以管好自己。由此你也明白了自己的弱点,不再轻易与人交往。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能够保证永远一起。人海茫茫,岁月尚长,向前看,别回头,别打乱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