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朝花夕拾》

  父亲在世的最后三年里,鲁迅深刻的记忆着所谓名医如何以简对症、药不对口的医治他父亲却要收资昂贵,但待病迷糊使得病适得其反,然后又推辞责任,介绍他人来脱掉干系,这一切无不成为少年鲁迅心中最大的阴影。从此鲁迅便对这样弄虚作假、草菅人命的人有着极大怨恨,这便成为他之后学医的信念,也正是因此,他才发现比“医人”更加重要的是“医国”,并从此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医生不给病人之痛,这是多么迂腐可笑,看似医治,却又并非十足把握,那岂不是责任的缺失,人性的贬值吗?这给了我们多么宝贵的启示:忠于职守,敢于承担,并有真才实学,才会对这个社会有所贡献。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