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界是什么?
答:世界是不断演化与博弈的网络(节点和连接),即系统。
问:我们是什么?
答:我们是一张能自我复制的设计图(基因)用蛋白质“3D打印”出的逆熵增的耗散结构。生命是基因遗传的工具,我们生存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自身基因和相似基因(亲属)的遗传。
问: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何以如此艰难?我们在对抗着什么?
答:熵增,即世界由不均匀向均匀变动的趋势。
耗散结构通过吸收外界低熵物质和排出体内高熵物质来维持自身的低熵状态,以局部替换减少整体熵增,但在此过程中其又加速了外界环境的熵增(低熵物质在耗散结构内变成高熵物质的速度快于其在耗散结构外),因此其虽然对抗着熵增,却并没有违反熵增定律,而是起到了熵增加速器的作用。整个过程被称为新陈代谢,最直观的就是吃饭拉粑粑,因此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自我复制的吃货和造粪机器。
问:我们凭什么对抗熵增?
答: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
自我复制不断增加生物的数量,并在复制过程下进行基因变异,利用只要给的答案够多总能蒙对一两个的原理,在环境的筛选中,大量基因载体死亡,少量基因载体幸存并在复制中变异产生新的不同答案,开始新一轮的环境选择,这就是自然演化。只要种群基因库迭代的速率(繁殖和变异的速率)能超过环境变化的速率(自然选择或者说死亡的速率),种群就能延续。
在此基础上又演化出了能在稳定中实现变异的有性繁殖(又产生了性选择)、经外界刺激某些基因才会表达的表现型、亲代受环境刺激而暂时关闭子代某些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等“补丁”。
自然演化是不断积累变异的过程,变异积累的方向受自然选择影响。简单和复杂的生命系统都在不断演化,只是复杂生命系统往往需要积累更多的变异。
新陈代谢则是通过吸收外界低熵物质(消费),排出体内高熵物质(生产或破坏)来维持体内的低熵。其又可分为物质循环系统和信息循环系统(应激性并进一步发展为思维)。信息循环系统分为感受器、处理器、反应器,处理器的进化被称为精神进化,处理器在个体间传播就形成了模因(文化)。
而处理器的进化又推动了人类升级工具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进化,使得人能更好地生产,即体外进化。
问:我们在对抗熵增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答:资源稀缺。
问:我们如何应对资源稀缺?
答:竞争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