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4-8岁会进入婚恋敏感期。孩子在这个期间,会像恋爱中的人一样,经常会考虑以下问题:长大以后嫁给爸爸,长大以后娶妈妈。或者会有孩子讨论长大以后和哪个小伙伴结婚,婚礼上要有什么样的蛋糕和玩具等等。孩子对婚礼有自己的憧憬和想法,而且孩子似乎会真的“爱上”谁。
有些家长会有点担心,这么小的孩子,谈论这些是不是不太合适,而且,感觉孩子似乎很成熟,什么都会谈论和想象。
其实啊,这就是孩子典型的婚恋敏感期的到来。
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爱是真诚而稚嫩的,虽然他们的相处模式中,异性之间有点情侣的感觉:这是因为他们吸收了外来的信息,或者观察了大人的相处模式进行的模仿。家长如果处理的不好,会影响孩子日后的婚姻关系。那么,家长在这个阶段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不要过多的关注
其实大部分的幼儿老师都是明白的孩子这个敏感期的,所以会对孩子们的谈论和行为习以为常,孩子们可能会互相亲吻拥抱,谈论未来的婚姻生活,扮家家谁当爸爸,谁当妈妈之类的。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会去体会每一个社会角色的特点和用途,在扮家家的时候去体会交往的方式。
当家长不去过分关注时,孩子们自由的想象,谈论,感受,体验,演绎,尝试,也就会充分满足自己。
二,不要否定孩子的憧憬和想法
有些孩子会谈论以后要和谁结婚,要有一个什么样的家,有些家长觉得孩子选择的对象不好,于是会去否定孩子:“那个小朋友那么调皮,怎么能结婚呢?”如果家长已经这样和孩子讨论的话,那就是在否定孩子了。一来就被家长否定,会让孩子感觉很迷糊,因为其实在他们看来只是一个游戏和玩笑而已,如果家长认真了,孩子反而不知如何应对了。
三,家长不要开玩笑过头了
有些家长呢,又觉得孩子谈论结婚很好玩儿,于是乎,几家好朋友可能都会笑话孩子们,或者大人一起开玩笑说孩子们是情侣,以后要结婚什么的。本来只是孩子们之间的游戏和玩笑,结果,家长却非常认真的经常讨论,这样的行为也会让孩子迷糊,无法分清现实和游戏。
四,家长面对孩子的“失恋”要淡定
孩子在婚恋敏感期,体会的就是婚姻和恋爱的方式和感觉,所以,孩子可能会有失恋的现象,会伤心,难过。一般来说不用过分担心,孩子只是在体会某种心境而已。甚至会有孩子会对同性或者长辈产生同样的情感,也是非常稚嫩和淳朴的,我们要坚决尊重和维护孩子的爱,千万不要过分夸大孩子的情感,反而伤害到孩子。其实孩子在这个阶段的感情并没有上升到情爱阶段的高度,所以家长都不必过分担心。
孩子在这个阶段体会了失落感,孩子会尝试自己找方法疏解,解决问题,也许他们会转移的很快,也许他们会伤心一段时间,但是,无论他们如何,都是为将来的恋爱和婚姻中遇到的挫折做好准备。
五,家长要注意保护好孩子
在孩子婚恋敏感期的时候,也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以防有心之人利用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做文章。因为孩子还年幼,很多概念和认知还比较懵懂,遇到大人的算计或者欺骗往往不得而知,尤其在婚恋敏感期的孩子,容易被成人利用其真心,哄骗孩子做出不良行为。
所以,家长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和孩子多沟通交流,让孩子愿意对我们敞开心扉;还需要经常查看孩子的身体,看是否有伤痕和异样;对孩子的情绪变化也要时刻警惕和过问,以免孩子受到伤害。
六,家长面对孩子“尺度”大的行为要客观冷静
孩子们可能会有一些模仿:比如看到的一些画面,动作等。孩子们只是单纯在模仿,没有对错之分。家长要学会客观理智的处理,千万不要过分斥责,看到相应的行为,用其他的事情来打岔,不要过分强调。孩子们在这个年龄阶段本就是逆反心理重,如果过分强调,反而会让孩子继续不雅观,尺度大的动作。有些行为是不好的,我们要正向引导孩子,如何更好的表达爱,更好的进行交往。
七,家长传递正确的婚姻观和价值观
在这个阶段,是孩子的婚姻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级阶段,在这个过程种,家长可以大方,坦然的把自己婚姻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在这个过程种引导孩子,多和孩子聊天,让他们坦然的表达最重要。
我们可以透过一些小故事来和孩子进行沟通。比如,谈论某两个小朋友之间的感情,让孩子谈论自己的观点,然后我们发表我们的观点,不要求对方一定要跟自己一样,但是要有自己的理由和依据,告诉孩子我们对什么品质的追求才是最持久,最好的。家长的婚恋观会深深影响孩子,家长对某种品质的追求也将成为孩子的追求。所以,如果觉得自己很幸福,可以把如何更幸福的观点传递给孩子;如果觉得自己不够幸福,就帮助孩子避免不够幸福的坑。
当然,这只是一些最浅显的观点而已,孩子在青春期会迎来另一波婚恋敏感期,那时候,是孩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相信孩子在青春期到来之时,也能和家长友善的沟通,有效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