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代一年级语文课,由于特殊原因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还没形成,上课有一些乱乱的。
一年级学生刚刚六周岁,端坐40分钟是不可能也是我无法忍受的,所以我读书都是要加动作或表演的。今天背到一首儿歌时我就教学生互相交错拍手,和着节奏背。就是那个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换成课文“小大尖,小土尘,二人从,三人众”这样的儿歌。我先跟第一位的一个女生做了个示范拍手,然后同桌互相拍手。可是第一位有个小男生特别生气地扭曲着一张小脸,又生气又委屈的样子。我好像看到是同桌女生嫌弃他,跟他拍了一下手就没拍了。小男生用表情,动作各种样子表示他好生气。他离我太近了,他的生气像火苗似的都要烧上讲台了。我觉得要处理一下他的生气,就走到他身边,对全部同学说,哎哟,你们看,他气得像个大气球,我来给他放放气吧。我用一根手指假装戳他的胳膊,肚子和屁股,一边摹拟“兹—兹”的声音,同学们都笑了,他也笑了,可好像还是有点生气。当然,我后面说的就是,现在要讲课了,气也放过了,必须认真听课了。一年级的学生正是刚刚进入规则社会的时候,规则意识是这个年龄段孩子需要逐步建立的。所以,该认真听课的时候必须要认真听课。这时候我会很严厉地给予要求。
下课了,我又扫了一眼那个刚才生气的男生,忽然有一个念头闪过,我叫来他,问他:“你是不会拍手吗?”他使劲点头。“我和你一起拍吧。”我弯下腰,和他试着拍手。他果然不会拍,完全找不到节奏,彼此的手拍不到一起去。我教了他好几遍终于马马虎虎拍起来了。他出去玩了。那一刻我好像看见了他,原来他生的是自己的气,既感到委屈,同桌伶俐的小女孩根本不想跟他拍,又感到生气和羞耻,自己拍不起来。那一刻他自己也很挫败。当我问他是不是不会拍的时候,他差点要把头点掉下来。现在他跟我拍了几轮手,高兴地出去玩了。此刻他一定很舒服吧。
我也觉得很舒服。我为自己看到了那个男孩那一刻的无助和羞耻感到舒服。他是因为不会而生气呢。不是在捣乱也不是其他什么,老师看到了,多好啊。
很多时候老师面对不守规则或者用情绪表达意见的孩子会怒向胆边生,甚至会忍不住批评发火。那一刻老师没有余力看见孩子真实的需求,那一刻老师也退变成孩子在用情绪表达,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激起了我们自己内心孩子般的愤怒或者恐惧,那一刻我们也是孩子。
“看见”学生,“看见”他人不是大脑层面可以学会的,它其实是一种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换位思考,神入,理解别人”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心胸开阔,能接纳孩子的不成熟然后给予成熟的回应。作为老师,拥有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人格特质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只是,这还无法学会,唯有增加觉察和反思,才可能逐步达到。成长是一趟旅程,大家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