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培养钻石一般的自信心,谈何容易?既便拥有世间所有的才华及美好的一切,也难打造一颗钻石般的自信心。
培养一颗钻石心难,那就由玻璃心,练就一颗水晶心。
正气场,源于健康的体魄,及强大的内心。
仼凭风浪,行稳自己的船。
人活着,或循理,或顺情,都应出自纯真的内心。
九月七日·白露
白露时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五个节气,时至白露,天气渐渐转凉。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气始寒,昼夜热冷交替,寒生露凝。
附《秋露》一首: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再附李白诗《玉阶》,读之晶莹剔透: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九月二十二日·秋分
秋分时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此时节,昼夜时间均等,气温一天比一天凉爽。
附词一首: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舞。
银桥人驻,吹彻昭华管。
看克里希那穆提的《生命之书》,才发现书中否定灵魂及轮回转世一说,不能认同这一说法。纵观中外宗教与哲学,及世事听闻与认知,应该是有灵魂及生命轮回的。
克里希那穆提主张从自身探就、察觉,不信奉任意宗教、思想,这一观点同源。
心,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与动力,才能得到安慰与解脱。
行文久了,常读之,会不由感慨,觉得每出稿一篇文章是属浑然天成,文字、句段相互连接、融合,会自成一体,且结合那时那刻的境况。
(很多时候都是巧合,事先不知。近来几篇也是如此,巧合的词汇,巧合的事情)
而行文者也是一个初读者,一个深有体会的感触者。这,是我愿意行文的原因,从行文中认知自己,认知世界。
通过行文,来探索自己,探索这一世界。
书中看隐士携琴而游,不由想,古代琴指古琴,颇重,岂不累?为了雅趣,不能轻步,不可取,随身一支竹笛即可,声韵悠扬、清脆,旅程一路轻便、飘逸。
《陶潜传》载,陶潜不解音律,因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则抚弄以寄其意,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其实,不解音律,安上弦,随意弹琴,也好听。
他可曾听过同时代魏晋竹林七贤阮籍的《酒狂》曲,听此曲,真能听出酒醉后步伐踉跄的神态,也能听出酒中恣意,不醉自醉。
即便不弹古琴,拔弄琴弦,也可涤荡心灵。
若在古代,民风淳朴良善,可遨游五湖四海。
道家思想是古典浪漫主义,由想,承脉于此。
也喜欢听浪漫的古典吉他曲。
一步一个脚印,平和地,一起走。
关于着装饰物,以前也多样,现今化繁为简,常白T恤与裙,春秋长,夏短、冬绒,简洁舒适,如此而已。觉得着装简单舒适更好。
生命与生活,虽相辅相成,但有时候是两回事,更愿意活在纯粹的生命中。
再次读《庄子·德充符》,拿来以往读书笔札这篇看看,内中文字能量满满,怀念那时(一八年)的自己,也许那时是一生中最充满能量的一年,有冲劲、有梦想、心中也有最初相遇的喜悦与憧憬。
希望对身边每一个在意的人都是有用的,回首人生,应是如此。
电影《海蒂和爷爷》,情感很治愈,阿尔卑斯山春冬的画面很美。喜欢自由自在、童真善良的影片。
眼睛有些畏光,能不用手机、电脑时,尽量少用,至今仍用查字典的方式查询英文注解,看书的光线较柔和。常用手机写文,只是不得已。
写字、行文、画画给予自己赏析,从安静的生活中找到喜欢的自己。
轻念完出稿的文篇,感受每一篇出稿后的喜悦。
入睡常愿好梦,好梦是什么呢?心之所想的真、善、美,及美好的心愿。
《触不可及》影片的剧情已忘,时隔三年再次看,才发现完全不同世界的两人,互相成就对方,蛮好的。
周梦蝶先生诗篇《刹那》,摘录一小节:
这故事是早已早已发生了的
在未有眼睛以前就已先有了泪
就已先有了感激
就已先有了展示泪与感激的二月
…
每一篇文章似乎也是如此,已先有,不自觉地提前写好,尔后,整理时感慨,出稿后更是巧合,也恰到好处。
心灵层面,由此也有一些细微地引导、悟觉。
不知不觉,似乎演绎诠释了许多的歌曲。无为,有为,且歌,且行。
无论人生进行到哪一旅程阶段,都一定会有惊喜与感动,只要葆有这样美好的希望,须不知哪一个瞬间就会遇到。
备注: 此篇整理于二0二0年 九月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