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组织部门是管党治党、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能部门。要持续深化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等工作,不断推进新时代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理论武装,筑牢拥党为党的思想政治根基。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坚持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必须走在前列、作好表率。要通过坚持不懈、深入扎实的理论武装,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共同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要坚持长久学、深刻学、自觉学理论,扎扎实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自觉对标对表,思考、谋划、推进组织工作,要围绕服务中心大局,结合新的工作实际,在党的科学理论中明方向、找方法、寻答案,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加强党的科学理论武装,要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坚持选贤任能,建设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成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培养造就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队伍。"组织部门要树牢实绩实干“风向标”,坚持德配其位、才配其位,要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坚持近距离考察、多角度分析、具体化评价,抓住干部重要行为特征深入分析甄别、从严核实把关,坚决防止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蒙混过关、投机得逞。坚持凭发展论英雄、看实绩用干部、比贡献定位次,把群众得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检验工作得失成败的重要标准,配套出台专项指标考核办法,实现对干部实绩的全面评价。要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的深刻内涵,始终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要加强实践锻炼,有计划、有统筹、有针对性地选派优秀干部到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一线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帮助其开阔专业视野、提升担当能力,真正让干部队伍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蓬勃生机,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坚持强基固本,开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崭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可能具有的强大组织资源。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好了,我们的基层党组织牢不可破,我们的党员队伍坚不可摧,党的执政地位就坚如磐石,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组织部门要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在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强化党支部自身建设。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社会治理的目标任务,坚持分类别指导、分领域抓好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要推进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将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及时应用到党的建设中,优化到党建工作各个环节上,打造一批特色党建品牌,更好地推进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见效。
坚持育才聚才,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人才高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组织部门作为人才之家,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聚焦地方实际发展需要,推动人才引育留用全程发力。以更实的举措聚人才,坚持立足行业引领抓高端人才引进,立足转型短板抓技能人才引育,立足企业需求抓青年人才招引,切实提升人才工作实效度。实施本籍人才“归雁工程”,落细落实培养措施和路径,构建起层次分明、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人才开发培养体系。要坚持”组团式"帮扶与精准定点选派、长期服务与短期派驻相结合,推动各领域专家人才深入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锻造服务发展、造福群众的真博士、真专家。要围绕人才"留得住",打造服务保障“安心巢",从人文关怀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服务人才水平,解决人才住房、教育、养老、就医等后顾之忧,打造安身安心、舒心贴心、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