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都保持的喜爱,阅读与电影。不知不觉,由衷喜爱了很多年,已经蜕变为特别惬意的一种方式。最近突然想到,为什么会深刻骨髓的喜爱,并一直热衷而从不觉得是一件苦差事。由此联想到,很多至今都还保有的很多喜爱,大抵都具有美好体验的东西,都是在记忆深处里感受特别美好的东西。以至于美好到变成了潜意识,成为如影随形的一部分。
我喜欢读书的深层次原因,便是阅读带给我的初级体验是那般的美妙至极。喜爱读带给我最初的启蒙的美妙体验,至今仍记忆如新。
儿时,节假日里除了在漫山遍野里的撒欢儿,我偶尔也喜欢翻看一些课外书籍,喜欢到学校图书室借书,看看图书里好看的画画之类的。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班会课,有一个环节是知识竞赛。按照座位分成四个小组,每一组商量后在纸条上写出问题,另外一张纸上写出题人的答案。依次轮流,让其他组进行答题,答对的组加分,最后看看哪一组得分最高。
很多具体细节不记得了,但是关于自己的那一环,总是记得特别深刻。我的那一组抽到一个问题:世界上最高的山?这一题我知道,我在课外书里看到过,便自然大胆地举手站起来回答:珠穆朗玛峰。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出题的那组拿着出题人的答案:不对。我都惊呆了,我也处于质疑自己的状态里。我看的书不对吗?却没有想过是自己记错了,我不可能记错,而只是觉得书里写错了吧!出题人说了,不对,游戏继续,其他组准备需要继续作答。
这时,只是旁观班会课的班主任走上讲台,说:正确答案就是珠穆朗玛峰。对着出题人说:纸条上的正确答案是什么?同学就小心翼翼的说:雪山。班主任继续问:哪一座雪山?同学就低下了头。班主任继续说到,出题要认真,世界上最高的山是珠穆朗玛峰。说着,看着我,我只觉得眼神里满满都是表扬。
其它的对于我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那次班会,竞赛的小组胜负对于我而言,已经不重要了。那个肯定的眼神,那个肯定的答案,对于我来说,是一道飘洒进心里的光芒。这光芒,足以直直照耀进我的内心,让美好一直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从那以后,书里的世界,对我而言更是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这便是最初的动力所在。多年以后,才更加懂得,书里的世界,是依然保有一份最清澈的澄亮。那种无关纷扰,无关于名利,而会让我感受到多元美好的世界。众多分岔,我只能选择一条路,却可以看看别人不同的世界。众多国度,我只能留待未来,但却依然可以看看别人走过的痕迹。
关于电影,依然美好如初。学校组织去电影院看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一整场电影下来,因为新鲜难得,同学们大多数都走来跑去。而我,很喜欢那个班主任,一直安安静静的坐在她的旁边,直至看完整场电影。对于三年级的我来说,能安静看完这场电影其实很难得。一般来说,我生性活泼好动,很难得会安静待坐着这么久的时间。这个电影,一开始并不吸引小孩子啊,直到最后,我也觉得这个电影不精彩,但却是看懂了。看完电影,班主任,也很关心我,怎么回家,回家路上注意安全。
从这以后,电影在我心里,继续保持着极致的吸引力。一提到看电影,总是欢欣雀跃。
阅读和电影,一直在我的生活里,保持着极高的出场率。大抵爱了,就是刻骨铭心。实在是它们带给我记忆美好至极,实在找不出任何理由去搪塞。而那以后,直至今日,始终感谢保有最初的美好,喜爱的照亮了很多迷茫幽暗的岁月,前行的道路始终怀抱美好。记忆里一直很感谢那位老师,虽然,转学后从未见过。但这想这份深刻的记忆,都是为人师者宝贵的财富,并不是需要刻意的铭记。如今,依然带着这美好前行,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颗美好的种子,不知道,若干年以后,会开出怎样的花朵。
这就是教育的极致吸引力,也是教育的艰巨性,可以滞后延后性长达很多年,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依然觉得成长关键期里的那些美好,是最初本真的纯粹伴随,便总是拥有了自己的巴黎圣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