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史铁生的文字是苦难土壤里开出的花,当你翻开书页,仿佛能看见那个摇着轮椅的身影在地坛的古柏下凝神沉思,用笔尖撬动命运的巨石。他二十一岁骤然坠入残疾的深渊,却将病榻化为瞭望塔,在透析机的嗡鸣声中凝视生命最幽微的真相。他像一位精神炼金术士,把常人避之不及的病痛、孤独、死亡焦虑,投入思想的熔炉,最终提炼出关于生命意义的纯粹金砂。
最动人之处在于,他从不以残疾为悲情勋章,反而勘破“残疾”的普世性——肉体残缺固然痛苦,灵魂的荒芜才是更深的困境,于是文字成了渡己渡人的舟楫。他笔下的世界,没有廉价的救赎,只有对困境的清醒认知和对存在本身的深情拥抱。他教会读者,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包括它的无意义和残酷)之后,依然可以选择热爱它——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在深刻的悲观之上,培养起一种“向死而生”的勇气。
史铁生从不刻意煽情,却总能在最平实的叙述中,轻轻拨动你心底那根关于脆弱、孤独与渴望救赎的弦。他让你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顺遂与否,而在于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我们如何以思考、以爱、以创造性的姿态去回应,去赋予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他让我们看到,即使命运折断了我们肉身的翅膀,我们的灵魂依然可以在思想的天空自由翱翔。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为弓,以不屈的灵魂为弦,在时代的暗夜里弹奏出最完整的生命乐章,恰如他笔下的地坛:荒芜的园子因思想的甘露,终成万千心灵的栖息之地。
原文摘录:
悲剧,都是好人与好人之间的事。
——《务虚笔记》
忘记和不曾察觉的事,等于从未发生。
——《务虚笔记》
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
——《务虚笔记》
假如不能被爱是一条黑暗的小路,燃着爱的心还可以照耀着你前行。
——《命若琴弦》
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
——《命若琴弦》
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命若琴弦》
一旦要求统一(即客观或公认)的真实,便为霸权开启了方便之门。
——《我与地坛》
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坍塌。
——《我与地坛》
彻底的圆满只不过是彻底的无路可走。
——《病隙碎笔》
自卑,历来送给人间两样东西:爱的期盼,与怨愤的积累。
——《病隙碎笔》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你别以为是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
——《记忆与印象》
一同去承受人世的危难,一同去轻蔑现实的限定,一同眺望那无限与绝对,于是互相发现了对方的存在,对方的支持,难离难弃,这才是爱情吧。
——《灵魂的事》
任何自以为可以提供无苦而极乐之天堂的哲学和神学,都难免落入不能自圆的窘境。
——《史铁生散文》
一个只想(只想!)使过程精彩的人是无法被剥夺的,因为死神也无法将一个精彩的过程变成不精彩的过程,因为坏运也无法阻挡你去创造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你可以把死亡也变成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坏运更利于你去创造精彩的过程。
——《我二十一岁那年》
午后,如果阳光静寂
你是否能听出
往日已归去哪里?
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极处
在时间被忽略的存在之中
生死同一
——《灵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