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功劳簿”变成“绊脚石”

在基层调研时,常听到这样的议论:“某某领导当年确实有本事,可这几年除了签字什么都不干”“老同志占着位置不办事,年轻人累死累活没机会”......这些声音让人不得不深思,难道“功劳簿”真能变成“躺平证”?“资历深”可以转化为“不作为”?不可否认,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但财富的价值在于持续发光发热,而非束之高阁蒙尘。部分老干部“功成身退”的躺平做派,本质上是对组织资源的隐性浪费,更会助长“干好不如躺好”的不良导向,亟待引起警惕。

《论语》有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真正的担当者始终以“事”为中心,而非以“安”为追求。老干部们曾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冲锋陷阵”,在脱贫攻坚的田间地头“摸爬滚打”,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挺身而出”,这些实打实的成绩值得永远铭记。但“功劳簿”是奋斗历程的荣誉见证,不该成为懈怠松劲的温床。正如老农民不会因为去年丰收就放弃今年耕种,老舵手不会因曾经穿越暴风雨就放下船舵,干部的价值也永远体现在“当下的作为”而非“过去的辉煌”。

有些老干部常以“我吃过的盐比年轻人吃过的米多” 彰显资历,却忽视了“时代在变、问题在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需与时俱进”的基本逻辑。经验若不与新实践结合,只会变成僵化的教条,资历若不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终将沦为岗位的“摆设”。更令人忧心的是,“躺平式老干部”正在形成隐性的“梗阻效应”。部分老干部凭借长期任职优势,占据着关键岗位的信息渠道、掌握着资源调配的话语权,却常以一句“当年我们试过,不行”就浇灭创新火花,以一句“稳着点,别出乱子”就按下改革暂停键。这种“以经验压创新、以资历挡突破”的做法,看似“老成持重”,实则是用过去的成绩绑架了未来的可能。

有人说“老干部年纪大了,该歇歇了”,但“歇歇”不等于“躺平”,“退位”不等于“缺位”。真正有格局的老干部,从不会把“功劳簿”当枕头,而是把它当阶梯继续“攀高峰”。如“治沙愚公”谷文昌,在福建东山县将荒滩变绿洲后,没有躺在“绿色丰碑”上享清闲,而是仍孜孜以求百姓致富路;“改革先锋”申纪兰,在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后,依然扎根西沟村带领乡亲们搞产业。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于,功劳越大越懂“成绩属于过去”,资历越深越知“责任永远当下”,在荣誉等身时始终保持“赶考”心态、牢记“答卷人”身份。

岗位是为事业设的,不是为“功臣”留的;待遇是为贡献给的,不是为“资历”发的。破解“功劳簿变绊脚石” 困局,需打出制度“组合拳”——既让“有功者”有尊荣,又不让“躺平者”有市场;既让“过来人”有价值,又不让“守旧者”挡新路。一方面,要搭建价值转化枢纽,通过设立功勋墙、颁发纪念章等多元化形式,肯定老干部历史贡献,让他们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荣誉感;设置“战略顾问”“青年导师”等柔性岗位,引导老干部将阅历优势转化为“传帮带”的资源,为年轻干部提供经验指导,实现“经验增值”。另一方面,要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对于躺在功劳簿上“占着位子不干事、端着架子不作为”的干部,要通过日常考核、群谈话提醒等方式强化常态化监督,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红脸出汗”;对经提醒仍无改进的,严格落实“能下”机制,通过岗位调整、提前转岗等方式实现“腾笼换鸟”,让“占位者”让位于“干事者”。

唯有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成为铁律,方能让“宝贵财富”持续增值,干部队伍始终涌动“一池春水”,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幸福家《功劳簿》10.20.周五 晴天 (让自己拥一有双发现美的眼睛,哪壶先开提开哪壶) 【家姓长名】:宸菱睿谦妈...
    宸菱谦睿妈阅读 113评论 1 3
  • 幸福家《功劳簿》10.29.周日 晴天 (让自己拥一有双发现美眼的睛,哪壶先提开开哪壶) 【家姓长名】:宸菱睿谦妈...
    宸菱谦睿妈阅读 108评论 0 0
  • 幸福家《功劳簿》12.3.周日 阴雨天 【家长姓名】:宸菱睿谦妈 今天我是打卡第76天 【念伴侣好】 全程开车4小...
    宸菱谦睿妈阅读 106评论 0 1
  • 幸福家《功劳簿》11.22周三 晴天 (让自己拥一有双发现美眼的睛,哪壶提先开开哪壶)【家长姓名】:宸菱睿谦妈 今...
    宸菱谦睿妈阅读 133评论 0 4
  • 幸福家《功劳簿》11.27周一 晴天【家长姓名】:宸菱睿谦妈 今天我是打卡第70天 【念伴侣好】 不在的日子里会经...
    宸菱谦睿妈阅读 9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