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奶爸,让我逐渐地理解了世界上的一切。
很多年前,我跟许多不懂社交的人一样,聚会里只敢闷头吃饭、遇到生人畏畏缩缩,还觉得“拍马屁”虚伪、说漂亮话无聊,八面玲珑的人都太油滑,社交圈广的人都看不清摸不透,可望而不可及。那时的我就像是躲在一个狭隘的小黑屋里,闭目塞听、自怨自艾。
等到上大学后,偶然关注了奶爸的微博,天天拜读。同时自己的经历越来越多,有种渐渐开悟的感觉。此时我已经认识到了社交能力的重要价值,但对各种零星的社交法则是“若存若亡”,好比终于走出了小黑屋,但身处外界的迷雾不知道该怎么下手改变。
一次刷微博看到“交际沟通训练营”的广告,心想“时机已到,就是现在了!”,毫不犹豫报了名。
现在,在社交训练营已经度过18天,感觉周围的人和事更清楚了,就好像给大脑做了一次“近视手术”一样。这套课程既有价值观,也有方法论,可以说是拨开层层云雾,既点亮了我心里的灯,也指明了我脚下的路。
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了短短3周不到,自己却已经有了看得见的变化,由表及里可以分为身体上、行为上和心理上。
身体上,我的腰板挺起来了、精力变充足了。
二十多年来一直被长辈教训的爱驼背问题,没想到奶爸一节课就给根治了!
现在无论在宿舍、图书馆还是实习单位,无论是坐是站是走,我始终都是抬头挺胸。
身体和心灵是连在一起的,每次挺胸走路,都能感到平静的自信,以及对生活的主宰感。
同时,这种自信不是虚有其表,因为我靠2个多月的锻炼,扎扎实实地让自己的体能提升了一些。
大二去实习时,坐公交来回,每天都会被累瘫,回宿舍要先躺半天。
大三时,几乎整整一年都没锻炼。
大四开学后,我开始稳定地一周慢跑三次,配合奶爸教的保持精力技巧。
现在我去实习也是公交来回、办公室坐一天,但回学校后竟然没有多少疲惫的感觉!
实习第一天结束,一起工作的同学向我诉苦太累时,我只能用前年的自己来感同身受。
行为上,我敢说话、爱夸人了,说话越来越顺溜,聊天再也不“尴尬”。
现在我跟平时不太说话的室友在走廊遇到时,能用“夸人法”一路有说有笑地走回寝室。
回想大一,跟同一个人走路时,当时只感觉心里别扭,一路都没说话。
在实习单位,我主动跟对面的同事搭话,有理有据地对她们的工作能力表示崇拜,让她们笑成了朵花儿,下班后主动说以后带我去吃午饭。
心理上,我对社交不再畏惧,脸皮“厚”了起来。
技巧只是表面,如果只知道技巧而不认同背后的原理,是无法运用的。
奶爸告诉了我,不是所有人都很重要、感恩要从语言做起、说话要关注别人情绪而不是自己的,每一条都让我从心底里信服
毫不夸张地说,我每天看视频时,常有奶爸就是我的叔叔、舅舅甚至父亲的错觉,他正在亲切地手把手地教我做人,给我补上了从小欠下的社交课。奶爸真的是我会感恩一辈子的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可惜课堂上学到的很多高级技巧,都还没来得及运用,没法复盘。
但我已经跃跃欲试,做好了实践的准备,只差时机到来了。
我充分地相信,前方的路会越走越宽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