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老太太,不识字,脾气上来,抽根花柴撵着二儿媳打半条街。信奉食大压病,85岁的高龄,无疾而终,不识字没文化的老人培养了一名大学生,一名军人,专业后成为国家干部,一名小学老师,一名护士,你能想象得到所能吃的苦受得累她都经历过,想想当时的家能穷成什么样,上学的30元钱是卖掉家里所有能卖的,再借钱才凑够的,有多穷?爸爸过年都不回家,可以省下路费,而留在学校吃的远比在家吃的好。
小时候很难不快乐,现在觉得快乐好难。有时你想想,我们的爷爷奶奶辈真的是一个传奇,就靠着二亩地养活着五六个儿女,还能培养出文革前的大学生,文革中的干部,文革后的老师、医生。不够吃怎么办?拾荒,捡麦子、捡花生、拾柴火,拣到什么,但凡有些许用处都要带回家,因为一溜布条积多了都可以做成布板,用来纳鞋底。还有,什么都省,比如说,洗手不超过四两水。
老一辈的生活态度是我们难以理解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他们的经历。从小挨饿受穷,办事处处为难的人长大后就是再有钱,也不会铺张浪费。更何况,他们始终认为钱不够花,永远都不够。因为要给儿子买房,给闺女添嫁妆,要给孙子、孙女掏学费,要给外孙买衣裳。不够怎么办呢?就从自己嘴里扣,从身上省。他们种菜养鸡捡破烂,扫街排队逛商场,凡是有便宜可沾之地必出现。一件衣服穿9年,但给孙子可要买名牌。数间破屋住一辈,开发了,钱要留给儿子。
生活、对于奶奶这辈人来说,远远比我们充实、快乐。可笑的我们还看不起奶奶这辈人,其实,真正活得空虚可悲又无趣的,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