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娅菲
来源|专题《深度工作》
字数2254|阅读8分钟
The world doesn’t care how many times you fall down, as long as it’s one fewer than the number of times you get back up.
这句话来自于阅读新东方百日行动派美丽英语的第44句。我觉得很励志,故转载了。
这是美国好莱坞金牌编剧艾伦.索金在母校雪城大学演讲时的一句话,《白宫风云》和《社交网络》都是他的作品,我只看过后一部电影,前一部有机会看看。
艾伦.索金在年轻时也有过10年与毒瘾抗争的人生低谷,最终靠着强大的意志力战胜了自己。结合到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相信我们都有过这样那样的不顺遂。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相信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都跌倒过,也都迷茫困惑过,也都试图放弃过,难道跌倒了,就不能爬起来嘛?
我觉得鸡汤啊,成功学这些更多的表达的是感觉层面的,看看确实很励志,就像打了肾上腺素一样,瞬间让你有了洪荒之力。但是没有给出解决方法,所以药劲一过,又回归了平常。
在20岁左右的时候我也看了好多成功学,不能说一点用没有哈,我觉得对我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让我遇到事情能往积极的一面去想,读了《逆商》这本书后,我也更加笃信修炼逆商对于终身成长的重要性。
我一直认为成年人的安全感需要自己给,这可能与我的原生家庭有关,从小父母没有给予孩子安全感,所以导致即使成年后,安全感也是稀缺之物。总是想通过努力工作,努力提升,来获得认同,我觉得这应该属于有一点心理疾病的,但我又不想去看心理医生,我觉得我可以自愈。好吧,请原谅我此处的自大。
所以在好多时候我的性格分裂的很严重,一方面佛系不争,随遇而安;另一方面,我又特别喜欢把事做好,然后与人分享,来寻求认同。哎,真怕到老了,我会精神分裂哈。
我的观点是我们的家人亲属朋友以及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连接,都取决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所有这些接触到、触碰到、看到的,才构成了眼里的世界。
所以有时候不是世界不好,不是环境不好,而是我们看待它的角度出现了偏差,还是要从“我”找原因。遇到事情我更喜欢向内归因,因为向外归因,有些问题是客观真实存在的,从小到大,但就是改变不了,所以要学会适者生存。
最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迷茫的事情,花了两天的休息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我已经工作了13年了,一路走来,只有我自己知道它的艰辛,从一个抑郁的高中生到一边工作,一边自考大学本科,又没钱,又没有获得任何来自外在的支持和鼓励,靠着自己的乐观劲坚持下来。
为什么现在我对自己缺少信心呢?
第一我觉得产生这样的感觉有几点如下↓
(1)对于工作产生的懈怠感
是导致迷茫的原因之一,从刚加入一个团队到现在已经过了三年,早已过了挫折期、上升期,随着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加以及人际的陌生到熟悉,主动创造性发生了下降,工作得心应手后,自己的心态发生了转变,从而引起角色的厌倦。
解决之道:继续保持每日的工作习惯,同时重新梳理一下工作各环节之间需要优化的地方,然后着手去做。三年前我把自己定位为行业的小白,那么三年后,我要把自己定位为能独立搭建一个系统的人。所以要重塑目标,继续上路。
(2)对不能解决现状的逃避和妥协
我承认我的性格多少都带有点完美主义的,之前针对这个问题也看了《九型人格》,就当是了解一下自己,所以当一件事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上发展,我可能更多就会流露出逃避和妥协的状态。
解决之道:先平和接受,然后尝试改变,当一个人在一个体制内工作久了之后,很容易变得奴性,这种主要是对于一个制度的默认,就是打工者心态,不得不承认,好多时候我仍然在格局上没有提升那么快。
所以这也是造成痛苦的一个根源所在,都说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但我们既然选择了工作,一方面希望个人能力通过工作得以体现,从而被认同;另一方面就是希望付出和薪酬相匹配,我觉得这个要求并不高,属于等价交换。
那么就又衍生出一个新问题,即:是为了钱而工作,还是为了什么?
漂亮的回答是为了个人的能力得以发挥,同时更好的获得成长和社会认同;实话实说的回答,出卖劳动力换取对应的报酬,还是为了钱。我喜欢说实话,漂亮的话虽悦耳,但说实话会让我的内心深处觉得自然。
(3)高压节奏下的神经应激性紧张
这个词是我自己发明的,我解释一下就是人体都有一个应对压力的机制,就像快乐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内啡肽,紧张的时候分泌肾上腺素一样。可能没什么,就是我自己过度紧张导致的,就像上学的时候数学不好,每次考试考数学手都会抖,导致后来做噩梦,都是梦见数学考试一样。
另一方面就是自己不够强大,在很多技能上面太缺乏,所以导致的恐惧紧张,难了不会,会了不难。恐惧不安还是来自于个人无能和无力感。
解决之道:适度发泄垃圾情绪,同时学会适时放松,哪个不会,就从哪个学起,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目光,可能人家就是看了你一眼而已,而你还在挥之不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过度自责。累了,就给自己放个假,然后再上路。
写到这里,我觉得心情轻松了好多,阅读可以拓展我们与世界的连接,通过文字帮我们增长见识,拓展思路,修身养性;写作呢则更好的充实内心,远离浮躁,适放压力,所以这两个习惯我想我会坚持终生。
最后回归到主题,就是命运给予我们的赏赐一点也不会减少,该来的都在路上。
今天的标题选择是我非常喜欢的两句话,第一句话来自于晚清名臣曾国藩,一个终身学习的典范;另一句话来自弘一法师的《晚晴集》,一个集大成的才华横溢的艺术教育家。希望他们的加持,我能把这两句话终身践行下去。
~end~
关于作者:
一个85后的文艺女青年,目前职业:医药第三终端大区总监,喜欢利用业余时间码码字,记录一下成长心得,愿我们都能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选择热爱它,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