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时候,家里第一台电视机是黑白的,换台需要用力去掰上面的旋钮,转一圈一共也就五六个台。小学的暑假,抱半个大西瓜坐在电视前边看边吃是最享受的一件事。到了寒假,从暖暖的被窝里爬出来去换台成了最苦恼的事。
我第一次看西游记就是通过这台黑白电视看的,电视机上还飘着雪花,有些模糊,孙猴子从五指山下蹦出来,朝着唐僧边跑边喊“师傅,师傅”,跪下抱着唐僧,眼睛里泛着泪花,虽然没有色彩,但并不缺少光彩,比黑白的文字和小人书要生动许多。
猴王闪闪的火眼金睛虽然是黑白的,但在我脑子里我能想象到那种金色,齐天大圣的黄金甲、紫金冠、威风凛凛的大王披风都被用想象力涂上了颜色,用现在的话讲就要脑补。
那是个色彩匮乏的时代,周末的县城夜市,有很多小贩摆着沙粉画的桌子在招揽生意。一张不干胶纸,几小包彩色沙粉满足了孩子们填充颜色的愿望。那时候的水彩笔盒拎在手里就像拿着能渲染全世界的彩虹一般,非常的开心和自满。
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我在家里的书箱里发现两本我父亲珍藏的带有西游记插画的笔记本,这种软皮彩色的笔记本在那个年代也是极少见的,我如获至宝不敢往上面乱涂乱画就放在原处每次翻开看看上面彩色的剧照,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彩色的孙悟空,原来孙悟空的衣服是鲜艳的金黄色而不是灰色,唐僧一身红金相间的袈裟也非常漂亮,和绿色的背景对比很鲜明。
我用过颜色最多的水彩笔是36色,颜色虽多,但喜欢的颜色还是消费的特别快。大红色、黄色,这些代表正义的颜色总是被最先用光,其他颜色即使亮一点暗一点都替代不了,只得求着母亲给零花钱买颜料水。
02
对颜色的匮乏到了小学三年级得到了解决,我家有了彩色电视机。当初用黑白电视看的西游记这次要用彩色再看一次,用别人家电视看过一遍的这次要用自己家的电视再看一次,在电视台看过了 还要用VCD反复看几次。黑白到色彩就像现在的3D到VR,属于增强现实体验,这种体验的进步带来的快感是没有太大差别的。
86版的西游记只有25集,后16集到2000年才在央视播出,时隔20年再次拍摄,拍摄水平和电脑特效都上了很大一个台阶,西游记续集可谓是对西游记最完美的演绎。每当电视机上”通天大道宽又阔“这首歌响起的时候,不论我是在做什么注意力都会被吸引过去然后以最快速度冲过去,因为这个BGM意味着孙悟空要开始大杀特杀了。
电视剧中孙悟空金光闪闪的金箍棒是每一个男生小时候梦寐以求的武器,那时候的我也是经常拿一根在磨石上磨得发亮的铁棍玩耍,想象着自己就是能打败任何妖魔鬼怪的孙大圣。小时候同母亲回姥姥家,晚上归来要走夜路,我总是拿着铁棍壮着胆子走在前面“开道”。
03
小时候看西游只是看看热闹,长大之后就会好奇这样的剧本是谁写出来的?这样的电视剧是谁拍出来的?第一次看到原著是在初中时, 比新华字典还厚的《西游记》在新华字典的配合下也没能硬着头皮读完它,只能挑着里面有趣的内容来看。
第二次对原著发起进攻已是大学毕业之后,因为我发现这本明朝小说再电视剧的承载下变得深入人心,无论和任何年龄段的人聊都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话题。特别是西游记电视剧的拍摄去到过大半个中国,很多著名的景区比如九寨沟、张家界、云南石林都能看到西游记外景地的景点。深入了解西游记,盘点其中的经典故事和电视剧拍摄的取景地激发了我最大的求知欲望。
我开始拿现实中的人和事去和西游记里的人物“对号入座”,会去总结西游记中的“哲学”道理并应用到现实中 。当时在学习各国签证指南的我就写了《西游记其实是一部签证攻略》。同时我开始搜罗西游记周边的文学作品,比如《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西游记连环画、西游记演职人员的博客、微博以及故事。
网络时代的好处就是你能和你拜读的作品的作者甚至主人公互动,在微博上我关注了六小龄童章金莱老师,童年电视机中的偶像突然变作手机里可随时私信的网友,这种感觉真的太神奇了!2016年章老师出了自己的第一本自传《行者》,在微博上购买有机会得到亲笔签名!我兴奋的下了订单并继续着自己的求职之旅——重读西游记,把有趣但冷门的片段写到自己的公众号里,让更多人能够更懂西游记。
一周之后,我收到了金灿灿的《行者》,打开扉页真的有偶像的签名!而且为了防止墨迹模糊,细心的在签字上面铺了一张纸巾。当时感觉“见字如面”这个词真的是个伟大的发明,看着墨迹未干的签名,童年偶像伏案签字的画面就像真的发生在眼前一样,签完了字并亲手将书递给我一般。
04
通过读这本《行者》我了解到了西游记这部我们看不厌的电视剧真的是通过重走取经路拍摄出来的。经费有限,就去实景拍摄拍火焰山就真的去新疆最热的地方拍;一人分饰多角,沙僧的扮演者闫怀礼除了出演沙和尚同时也扮演了太上老君、千里眼、牛魔王、卷帘大将、西海龙王等角色;一台摄像机多角度拍摄,为的只是尽可能的提高作品质量。
即使剧组在外风餐露宿辛苦拍摄,仍然有人在背后指责西游记剧组用公款旅游吃喝,对于这样的谣言,西游记的导演杨洁并没有往心里去,她知道只有拍出经典的作品才是对谣言最有力的回应。
为了找到符合剧组要求的场景,杨洁导演带领团队,走遍了全国除西藏、青海、宁夏、湖北、台湾之外的26个省。拍摄时,主创人员多次遇险,杨洁有次差点从山上跌入悬崖,师徒四人拍摄走过瀑布的场景时也差点滑脚跌落。就连白龙马,也曾多次遭遇跌落沟渠等险情。
当时西游记计划拍摄30集,但当拍摄到15集的时候因为经费紧张不得不暂停拍摄,当时央视的意见是直接拍一个大结局结束拍摄,但杨洁导演坚持不下最后央视最终答应杨洁导演自筹资金继续拍摄。要想找钱必须是贷款而不能是投资,因为投资就涉及到版权归属。那个年代,电影电视剧还没有商业化运作更没有冠名权广告植入之类的额说法,谁会愿意掏钱呢?
在杨洁导演四处筹措资金的同时,“蜈蚣精”李鸿昌到处找资金,最终找到了铁道部十一工程局的三百万资金。可是物价上涨,景点收费,这三百万已经拍不了剩余的全部15集,原定三十集的西游记,只能忍痛砍掉5集。这才有了我们看到的25集86版西游记。
以上,致敬86版西游记,深切缅怀杨洁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