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北京遇上西雅图》你是和谁一起看的,现在还会一起看《不二情书》吗?看完汤唯的多次感情经历,想起一个问题:
现在从摸手到上床一蹴而就,我们还能好好谈恋爱吗?
如今书信早已淹没在高速的互联网信息交流时代,几乎很少人还以书信传情。初识的两个人带着假面互相试探,可书信给他们搭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今天这样一个喧嚣,快餐方式爱情的时代,“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满,一生只够爱一人”的生活状态显得那么可贵。而影片中的汤唯和吴秀波因为偶然关系成为笔友,从开始的陌生排斥,到后来慢慢地敞开心扉,成为彼此依靠的心灵伴侣,都是以书信的方式传递彼此的情感。片中除了大量书信旁白的“神交”之外,在表现方式上还插入了一些以虚幻的方式“遇见”的片段,通过这种虚幻的方式来为彼此排解内心对于生活爱情的困惑。
我觉得书信这种方式给我带来的触动很大,一开始我觉得很奇怪,真的还会有人靠书信来谈恋爱吗?直到后来两个人相拥的那一刻,我才明白,这一切都还挺顺理成章,这就是一种爱的表现。相信你在年少的时候,也写过或者收到过,粉红色的信筏。那个时候的我们,懵懂得根本不明白爱情是什么,也不知道恋人在一起要做什么,只会去模仿影视剧上恋爱的桥段。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尽管在父母老师的严密防控下,我们班上还是有同学,触碰了“高压线",陷入到了早恋的泥潭,不能自拔。操场旁边的小树林,教学楼背后的花坛,晚上熄灯前的教室,都成了他们谈恋爱,偷偷约会的地方。那个年龄段,恋爱关系也仅仅停留在,一起做作业,分享零食的阶段,最坏不会越过牵手,亲吻的界限。
班上的很多恋爱关系,从出现到结束,很快就会夭折,但是我的好朋友冬瓜和他的女朋友确是从初中一直牵手走到了现在,马上就要结婚了。当时的冬瓜是一个不爱学习,整天胡闹的一个典型的青春期叛逆少年。冬瓜追这个姑娘的时候,就是用的写情书,传纸条的这种方式,甚至有一次还让我们一起帮他叠520颗爱心。太调皮的冬瓜有时候老师也拿他没办法,但是唯独在这个姑娘身边却会认真的听课,做试卷。所以当他俩确定关系在一起的时候,似乎老师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竟然还把他俩安排成了同桌。几个小伙伴一起打趣他:“真的是遇到喜欢的姑娘,就会收敛,整个人都变了。”他却摇摇脑袋不以为然地说:“变了什么啊,我就是觉得她成绩那么好,我可是他男朋友,如果比她差,她会瞧不起我,太丢人了。”现在想想,他的表情还是挺搞笑的,不过也是,那个年龄我们也是喜欢攀比的,只不过攀比的是学习成绩。男生就应该比女生强,这真是我们发小圈子里公认的革命真理。之前我俩都不上早晚自习,自从他和那姑娘在一起,我就成为了他早晚自习的陪读,一个“电灯泡”的忧伤,别提多尴尬。中考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冬瓜是昂首挺胸走出考场的,结果如何,我们都很清楚,努力不会白费。毕业那天,班主任在班上最后说的一句话,让我们多年以后同学聚会聊起都记忆犹新。“许多事情就要做得慢一些,踏实一些,学习工作感情都一样”。
那时没有一秒钟就可以到达的电邮
等一封信,漫长得如同一生
但是慢一点,才能写出优雅浪漫的话语
慢一点,才能仔细寻觅盼望的爱情。
书信让爱发酵的时间更长,只有在这样的时间发酵,才留给我们发现真爱的机会,所谓的真爱也很简单,爱情无需做媒,全在心领神会,那就是心灵之间的碰撞所擦出的火花。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在这个爱情的巨轮说翻就翻的时代,你有没有寻找到我们一次又一次分手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我们谈恋爱谈的时间太少了,而是把时间过多的时间花费在荷尔蒙冲动带给我们的肉体欲望。爱和性在一段恋爱中都重要,但是请不要没有爱就上床,滚床单的美妙,最终会变成滚钉板的惨叫。
其实,不管是谁,一生恐怕都不会只谈一个恋人,只受一次伤。不出意外地话,我们会经历各种人渣,流很多伤心泪。但这只是生活罢了,我们不能因为怕受伤就失去爱的勇气,那个可以陪我们一生的人一定在前方等候。爱情不仅仅是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甜蜜,更多的是兜兜转转的寻找,只愿所有等待都能圆满。
爱情是个向死而生的过程,太快不好,慢才有韵味;
由快生慢,慢中见永恒,娓娓道来,恰如一封极具文艺气质的“不二情书”;
请相信爱情,相信缘分,好好谈恋爱,不要让TA等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