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们很惊讶地发现,这么多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家长没能将思维模式传授给孩子。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父母、老师和教练如果想要传递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是头脑里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就够了,而是要通过行为体现—称赞学生的方法(告诉学生,这样的努力过程可以帮助他们学到知识),在学生遭遇挫折时的反应(认为失败是学习的好机会)以及是否重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认为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I
“言传身教”,那么如果我们是一位成长型思维的父母,我们是否有把这种思维传授给孩子?是否因在孩子得了数学第一而只是夸赞她“很棒”“非常厉害”然后仅此而已?是否因为孩子在一次音乐会表演搞砸了而大声责备?是否有告诉孩子你为啥要去学习?你的学习最终目标是什么?是次次满分,全年级第一?是以后考上985或211重点大学?是成为音乐学家?还是你什么长远伟大的蓝图?
很显然,如果我们是成长型思维家长。我们应该通过我们的行为体现出来,把这种思维模式传教给孩子,让他们也能变成成长型思维的人。
第一,称赞孩子要有方法。我们称赞的是孩子的这种学习方法,而不是孩子的能力。告诉孩子这种方法能帮助他学到知识。例如孩子这次写作拿到A++,被老师拿起来全班通读并表杨,推荐到日报上发表。我们应该表杨孩子是你通过这样练习(多阅读、积累好词好句、多练习思考)的方法写作很好,你需要继续这样的方法努力。而不是只是说“你好棒”,“你好厉害,妈妈请你吃大餐”,“带你出去旅游”……
第二,孩子遭遇挫折,及时告诉他失败也是学习的机会。例如,本来孩子数学平时每次都能考100分,在期末考试中突然只考了85,那么我们第一反应是什么?孩子回来我们怎么说?是大声斥责他“你怎么那么粗心,那么蠢,平时都很厉害为啥一到重要考试就筐瓢了”?成长型思维的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失败很常见,应该做的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复错误”
第三,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如果只在乎分数或考级的学习,给孩子带来只会是厌烦、恐惧、担心等心理问题。例如你让孩子去学习钢琴,孩子日复一日的练习,然后你让他考级,一级、二级……。每天的手指练习实质枯燥的,在后来考试没过,再往后她压根不愿意再弹了。那么我们反问你学钢琴就是为了过级?为了弹高难度曲子显得自己很厉害?还是为了我们给孩子设定的目标?此时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学音乐只是让你了解并感受音乐,当你心情不好时音乐是很好的调节器,你需要用心感知。越多的练习你就越能感受理解音乐,并从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A1
上个月28号,大宝要参加钢琴表演。由于要弹的曲子很长偏难,虽然提前2个月就开始准备了,但她读的寄宿学校只有周末回加上我家11号才买的钢琴,她弹的少。她说她很期待这次表演,但这次表演她很没自信,害怕,怕弹不好。表演在晚上,她白天差不多花4 —5个小时练习,但是我听着还是很不熟练。她自己也说感觉不好。很快到了快要表演的时间了,我忙碌着准备礼服,梳妆打扮一翻。女儿还是担心很不开心说“妈妈,我上台好担心,不熟忘了怎么办?忘了我就会好紧张,太紧张弹不了怎么办?”。我蹲下来,语重心长看着她说“今天你好漂亮”,她笑了。然后又说“宝贝,有没有表现好拿不拿奖都不重要,能站在舞台上就已经很棒了”,紧接着说“其实妈妈今天对你的表现只有三三点:其一上台时抬头挺胸开头礼貌招呼简单介绍自己;其二,妈妈听了你的练习,在不要太在意你弹的细节情况下,完整的弹出来还是能做到的;其三表演结束后鞠躬礼貌优雅的下台。能做到这三点就行了,上台只是锻炼你,感受理解音乐带来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她听了说,不在那么难过,想了想,说到“好的,妈妈”。不久我们达到演出现场,很快轮到她,她大方的上台,意外弹的还算不错,拿了个优秀奖。结束后回来的路上,她说“妈妈,今天上台是我这么久以来弹的最好的一次,太开心了”。我更开心,并又一次重复说“学习音乐的目的是为了让她理解和享受音乐,并不是为了让她一定要参加什么表演”。她乐呵呵的拉着我的手说说“知道了,妈妈”。
反思:我很庆幸,在面对孩子诸多考级中,对孩子的引导始终是享受音乐,重视对音乐的深入理解,而不是把每次的上台和考级作为目标逼着她去学习。
A2
背景:大宝每次数学成绩保持在95-100之间,这次期末模拟只考了87分,老师发来信息让我重视。
运用片段中第二个how,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的反应即失败是学习的好机会
目标:不责备,让她从这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方便改正
步骤:1、周五下午去接她,先不说考试的事,愉快的接她回来
2、回到家,安静的坐在书桌上,平常的心态询问她“关于这次数学考试的有什么想说的?是哪里丢失分数最多?自己有没有总结?”
3、让她拿出试卷,和她一起分析最容易丢分的点并让她记录下来
4、抱着她,和她聊天,告诉她“失败是常事,没有任何人能一直保持优秀,关键是我们要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不错过从失败中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