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到之处,皆爱;所遇之物,皆怪;所过之事,又皆想念。 ――题记
在孩子们的作文中写道:“在那片郁郁葱葱的山顶上有一所小学,叫做山林小学。”对啊,就像孩子们描述的那样,这所小学坐落在山顶上,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规模不大,每个班最多不超过三十人,两排对立的小平房便是学生们要栖居六年的生活地。他们对这里饱含热爱,对学校周围的一切皆是那么熟悉。知道学校外有桑树,一到夏天便伙上两三个同学爬树摘桑葚,吃得嘴唇舌头直发紫,一双小手也被紫色的浆液染透了;看到学校外有稻田,一放学便拿着个小塑料碗去摸鱼虾,挽起拉的裤袖还是被稀泥弄脏了;知道学校外有果树,只要路过,手就不听话的去摘两颗还未成熟的果子放在嘴里,吃也没吃痛快便被叫到办公室罚站了......这何尝不是我们小时候曾经历过的,现在又一代代的复制到孩子们身上。也许这就是孩子的童年,淳朴却不失乏味。
实习的第二个地点——山林小学。刚来到这所小学,心中满是鄙夷之气:学生好少、设施简陋、学校周围没有商店......我抱着怨气开始了我的教书之旅。校长安排我当一年级班主任,教六年级英语。天啊,一年级!教一年级!会不会给他们擦屎擦尿,会不会一整天像个保姆似的围着他们转?一切一切的顾虑让我心里更加不舒服。但是......时间是条检验认知与现实的河流,相处几个星期后我发现这里的孩子比以前教过的中高年级的孩子更加省心。开学第一天,心里满是忐忑,要早起去安排他们搞清洁,如何搞?扫哪里?但当我走进教室时,一个小女孩走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我们已经将内外清洁都打扫好了,窗子也擦了。”天哪,这不是我想象的样子啊,他们怎么如此自觉?第二天,我依然早起,到了学校,从教室后门偷偷观察这些孩子,一个个的都安静的坐在座位上读书。我的顾虑渐渐消失,我知道,他们可能比我想象中的更懂事,会自理。直到这后来啊,他们也没让我操过太多心。
上一年级的语文课时,自己就像个疯子在讲台上又蹦又跳,可孩子们呢,却偏吃这一套,也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回应我。一到六年级上课,马上变回了比现实中还要成熟的自己,六年级的孩子大多数比我还高,一个二十岁的姐姐去教十四五岁的弟弟妹妹们,心里还是有点紧张,所以我必须做出成熟的样子去面对他们。刚开始的时候我甚至不敢看他们的眼睛,相处久了,发现这里的孩子特别纯朴,有礼貌,我转换方式用大姐姐的身份来面对他们。我喜欢他们上课时积极大胆的发言,我也可以让他们不用举手自己说话,我知道这六年级的孩子再也不能靠吼来治住他们了。他们是一群有思想的孩子,只有让他们心服口服才会接纳你。因为班上总有几个人每次听写都全对,我便当众夸他们:“你们以后英语一定会特别棒,肯定会有一番成就的。”似乎此话一出,他们比以往表现的更加积极,甚至有学生拿着初一的课本,叫我教他们认读音标。
渐渐的,我爱上了山林小学,我喜欢像姐姐一样带着他们学习,我喜欢学校周围有着农家气息的环境,我更喜欢在这里教书与享受生活的时光。
山林小学的办公室里异常和谐,什么都可以聊:人生、理想、生活、琐事……完全不用约束。就连和校长相处也像普通工作伙伴那样。所有老师每天中午都在一个桌上吃饭,一到吃饭时间我就知道该听相声了。几个年长的老师说“相声”总会把我们逗得开怀大笑。没课的时间里,我便会拿着书,端着椅子到操场上晒太阳……与其他学校有什么活动时,我竟会不自觉的脱口而出“我们山林……”好像我对这里已经产生了归属感,这里又是我的另一个家。
从下车的地方开始一条水泥路通向小学,过了很久啊,我才发现,学校外居然生长着一株茂密的合欢树,似乎是在书上或电视上听到过,看到过这棵树,以至于对它有着不同寻常的感觉。每天清晨,太阳总会透过薄雾带着光芒从学校旁缓缓升起来。我知道,这是它在照耀着我的山林小学,这是它在照耀着我的孩子们,同时也是让来时的老师看到永恒的希望。
我所到过的地方,都爱;我所遇到的事物,都怪过;当我有一天离开这些的时候,我又忍不住深深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