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时我们能不那么倔强
现在也 不那么遗憾
你都如何回忆我
带着笑或是很沉默”
歌手刘若英的《后来》感动了一代人,导演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看哭了一批人。
今天和闺蜜一起去电影院看被炒的很火的《后来的我们》。因为近几天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本剧的炒作,所以剧情在观影之前已有大概的了解。所以我以为我不会像那些小女生一样哭的稀里哗啦的。
随着电影的播放 ,看到青春的林见清与方小晓偶然地相识在归乡过年的火车上。两人怀揣着共同的梦想,一起在北京打拼,那段单纯的、贫穷的日子见清对小晓的不离不弃的照顾,明明心里喜欢却是到口边的话始终未曾说出。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那年轻单纯的时代。即使小晓为了自己留在北京和住大房子的梦想而把男朋友领到见清面前时,见清依然是怕自己给不了她想要的而不敢轻易说出。后来当小晓终于放弃一切,为见清隐藏进局子的秘密,为见清一起欺骗父亲自己在北京过得很好的,不回家过年时,小晓已彻底从物质的追求转变到跟随恋人追寻梦想。贫穷的日子确实难熬,可是看着恋人不成器的盯着游戏对自己的置之不理更是伤心。终于贫穷日子中的鸡毛蒜皮成为两人分手的导火索。随着电影的进程心里不由得酸酸的。当林见清终于签约畅游公司挣到第一桶金的时候,他立马就想的是去订一套大房子,因为这是方小晓的梦想。可方小晓这时想要的是他能给予自己家的温暖,想要的是他的尊重,想提醒他不要因为自己挣了钱而忘了那个生他、养他、供他读书的小破餐馆——那是他的家。谁变了?他们都是爱对方的,因为爱对方放弃了当初的梦想,可却阴差阳错的导致了两人的分手。一部好的电影让人有一种代入感,遵循着剧中人的角度去思考,外加现实中看到的人和事揉杂在一起构成观影者的心理活动。
我们大多数人会随着影片的进行想起了自己青春的岁月,回想起青春时光遇到的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有走到一起。而随着剧中人的感情起伏。因而感觉有太多太多的遗憾!后来一切都有了!只是身边享有一切的那个人变了。
本剧选择的角度大多是从导演的择片与感情考虑,试想若从剧中另一个女人的角度出发,是不是会让人拍案而起的愤怒呢?当林见清和方小晓再相遇时,他们正在酒店恰逢林的儿子发视频要看到他住的地方的全景,这哪是他儿子要看,分明是他的妻子在查岗。这时的方小晓躲避着摄像头是何等的难堪,就像她说的本该是正宫的她现在却被人当做小三。好在她终于退出屋去挥手再见!青春是我们必经的过程,所有的感情、经历无论怎样的不舍,怎样的留恋,怎样的遗憾也终归是要散场。该放下的放下,这才是成熟。过往一切不必重提!再提已没有任何意义!即使心里念念不忘的那些回忆也让它留做美好记忆!
另外本剧是以女性的角度去考虑,让人感觉那段感情里的遗憾与恋恋不舍,貌似林对方的感情也深到难以自控,可是在这段感情里更受伤的依然是方小晓。林成家生子,像所有平凡人一样。在平淡的生活中努力拼搏!最初是为方小晓,后来却是为他的妻儿,为他自己的梦想。而方却是十年后依然单身一人。多少的爱情故事里最终受伤害的都是女人,最终真正放不下的也是女人。
有多少人经历相识,相恋,相爱,相杀后再也没有勇气去爱,这样的人大多心里都有一个忘不了的他。只是如今的相遇,中间隔了一个她。
曾经是我们,现在只剩你,我,后来的我们不再有后来!残忍,却理性现实!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 如何去爱,可惜你 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 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 一旦错过就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