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网上一直很流行的一句话,“懂得了那么多道理理,为何还过不好这一生呢”?其实,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这些道理,我们是真的懂得了吗?如果真的懂得,又为何连用都不会用呢?就像你有一件东西,但是如果那个东西你不知道放在哪?就相当于没有那个东西,知识技能不知如何运用,也就说明这个其实根本不是我们的~
今天,阅读了笑来老师专栏中的《我是如何错过了一次升级的?》,文章里面讲到了笑来老师曾经听过著名创投创始人庄轶讲过有关创业的经历与知识,许多年回忆后,无论如何努力回忆,但对当时所讲的内容还是相当地模糊,当年的那两个小时的课,对他后来的感悟与收获已经很少(或者说别人讲的就归别人讲的,而没有消化吸收为自己的~)。这种情况,在大师身上会发生,而在我们的身上更加普遍地发生。对于其背后的原因,我通过笑来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下我的感悟:
1,觉得那是别人的事,与己无关。就如对于自己的外在形象,高中时候,明知良好的穿着形象会给人一种非常舒服清爽的感觉。但我并不觉得这个事情与我有关,我还以为自己是个注重内在修养的人(那个时候给自己的借口),外在这种东西不重要。后来,上到大学,有的时候依旧不认为如此,所以,用了非常长的时间去改变了自己对穿着的注意。
2,容易被真理表面的“苦逼、麻烦”的外壳所迷住而没怯于行动。就如一个好习惯与坏习惯,好习惯对我们有长期的影响作用,但它的过程却经常是带着痛苦的。这个在我的身上有很明显的表现,比如:学习概率论这门课,当初有多少人因为它的抽象难懂而望而却步(我就是其中一员),而笑来老师就是做好了这个而为他在新东方多了一个纬度去与他人竞争的,能够运用概率统计知识对学生进行分析。(好奇。。。)
就如每个人都清楚坚持的重要意义,但面对坚持中所带来的苦逼的生活,又让多少人畏怯呢?《得到》APP和《逻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坚持每天早上6点发60s的语音,就这样坚持了四年,而这份不怕克服了苦逼外壳的人,打败了世上至少80%的人~~现在得到APP已被众多渴望学习的年轻人追捧着。
3,没有长期地实践、反复地去挖掘其内外道理。就如:笑来老师的专栏提到的概念,如:注意力的是最宝贵的财富这个的理解,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以为已经理解得很透彻了,实践的效果也很明显,但到越久注意力的利用率就明显有所下降。
就如笑来老师提到的:很多重要的观念伪装成“让你感觉跟自己没有关系”而使你生生错过且不自知。知识不在多,而在精,于是,我们在遇到这些知识时,不仅仅要读,还要反复读;不仅反复读先定每个观跟你有巨大的关系;调动所有感官为自己创造“带入感”,去琢磨、去研究、去想象,这个观念若是被自己吸收之后,自己应该会变成什么样呢?
这个是专栏里面的内容摘录,但也与我有一样深刻的体悟。这是我第一次,几乎每天去看同一份专栏的内容,只字不补差地阅读之后,反复地推敲、琢磨,让自己的操作系统不断地迭代更新。(你的深入思考的能力有多深入,一定程度代表了你能走多远,继续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加油!)
实践才是改变的根本,
让我们也一起践行下吧!